中心简介



为促进医学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和促进复旦大学文化人类学学科国际化和专业化的发展,复旦-哈佛医学人类学合作研究中心于200710月在复旦大学社政学院成立。哈佛大学亚洲中心主任、国际医学人类学领军人物凯博文(ARTHUR KLEINMAN)担任中心荣誉主任,潘天舒教授担任中方主任,朱剑峰担任副主任。理事会成员还包括其他来自复旦和哈佛的教职人员,如著名美国加州大学华裔人类学家阎云翔和詹梅(均为复旦特聘教授) 、美国戴维森学院的罗力波(复旦特聘教授)和佛蒙特大学的邵镜红(JEANNE SHEA)教授等。特邀学术顾问包括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肖泽萍教授、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徐一峰教授、哈佛医学院陈宏图教授、复旦大学公卫学院严非教授和复旦历史系的高晞教授等。

医学人类学合作研究中心核心成员来自社政学院六大专业的跨学科团队,包括:纳日碧力戈、朱剑峰、赵芳、陈虹霖、桂勇、付芳、骆为祥、赵德余、吴国宏、陈侃、俞志元、张聪和丁玫等。

复旦—哈佛燕京学社“文化与健康”论坛是中心成立伊始与哈佛大学燕京学社成功举办的首个跨学科国际学术研讨会。从2008年起,中心与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合作,推出复旦-哈佛当代人类学丛书,举办一百多场当代人类学论坛、质性研究工作坊和应用人类学与中国实践系列讲座,并积极拓展与哈佛大学人类学亚洲中心和哈佛医学院全球健康和社会学部、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人类学系和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国内外知名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的师生课题合作和交流互访,在医学人类学项目合作以及课程建设等方面开始取得实质性成果。中心的主要研究项目包括:上海地区青少年精神卫生状况调查(田野研究部分)、多学科交叉视角中的上海老龄化社区的护理照料和社会科技与老年照护实践和突发公卫事件与上海老龄社区应对机制(云南大学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项目)等。从2011年起,中心每年与上海人类学学会和复旦生命科学院合作举办复旦人类学日。从2018年,中心在复旦研究生院指导下,每年举办适老科技与社会发展暑期学校。

201210月起,中心已经出版《复旦人类学之友》共13期(含医学人文专刊)、《政策人类学》特辑(上海人民出版社)和《复旦人类学评论》(以书代刊)。

  

在中心成立大会上,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教授向凯博文教授颁发复旦大学名誉教授证书。

  


200710月复旦-哈佛医学人类学合作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复旦-哈佛燕京学社“文化与健康”医学人类学跨学科研讨会部分参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