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选登 | 冰与火之歌 — 老外“天生”爱吃冰吗?

发布者:刘秋芳发布时间:2022-07-26浏览次数:73


冰与火之歌: 老外“天生”爱吃冰吗?

  

我记得在“文化人类学”这门课程的前几节课上,潘老师曾问过班上的北美同学一个问题,问他们是不是特别不习惯复旦校内的饮水系统是不提供冰水的?他们表示确实不太习惯,因为他们在自己国家都是饮用冰水的。这个问题勾起了我的回忆,我在新加坡交流期间,一个非常大的感触就是新加坡大学的饮水系统只提供冰水和热水这两个选项,有些地方甚至只提供冰水。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在新加坡,购买现磨的饮料,默认就是加冰块的,如果提出要去冰的要求,是需要额外付费的,这让在国内一直习惯喝热水的我一度非常不能适应并且很难理解。


  

图片



但是,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外国同学,我发现,不仅是新加坡,东南亚的很多国家诸如印尼、马来西亚,当地的人都有喝冰水的习惯。我当时简单把原因归结为东南亚特殊的炎热的气候造成当地人有喜欢吃冰的食物的习惯。但是当我发现一些来自欧洲国家的同学以及来自美国的同学同样也有喝冰水的习惯的时候,我就开始困惑了。有人说,老外的生理机能本来就和中国人不一样。难道仅仅是因为中国人特有的“中国胃”?到底何种因素才能解释这首“冰与火之歌”?是生物学上的生理机能的不同还是人类学的文化习得又或者两者共谱?


外国友人究竟有多喜欢喝冰水?


在网络上,一篇名为《中国人最难理解的美国人的十大习惯》的文章中提到:美国人一年四季喝冰水;它们的饮水机上只有两个档:热水(仅限用来泡速溶咖啡和茶包)和冰水(直接喝)。美国人没有温水的概念,也没有在何种情况下不宜喝冰水的概念。美国女生在生理期照样喝冰饮;甚至生完孩子就立刻喝一大口冰水解渴。这在中国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我还在网上看到几则有趣的小故事,更能体现出外国人对冰的食物的狂热程度。有中国人在美国因胃病住院,医生开了一些养胃的食物,拿来一看居然是冰淇淋、冰沙之类的,顿时让人哭笑不得。


在国外的餐馆,如果你提出要温水或者是热水,服务员会给你端来一杯去了冰块的凉水,这在他们看来已经是温水的程度了。甚至有中国游客表示,在国外的餐馆或咖啡馆提出要热水的要求,感觉会遭到周围人异样的眼光。


在阿联酋航空公司的飞机上,空姐虽然不会说中文,但是会完美地说“热水”,因为中国游客与其他国家游客的一个重大差别就是他们会数十次叫你要“热水”。


面对外国友人对冰水的狂热程度,网络上也掀起了很多相关的讨论,我发现有很多的中国民众对此现象都有过困惑,面对着就算外面零下十几度下着大暴雪的天气时在餐馆也总是能看见大部分美国人不伦男女老少都毫无压力喝着大杯大杯的加冰的冰水的现象,中国民众发出了“他们不觉得冰吗?胃不疼吗?还是天生体质就比我们强?”诸如此类的疑问。

  

所谓中西方的“体质差异”


我在网上看到很多人把外国人喜欢喝冰水甚至能够在大冬天、女性能够在生理期喝冰水而中国人却做不到这点完全归结为“生理”上的差异。认为中国人体质相对偏寒,不仅在身高上不敌西方人,在身体素质上也是远不如人,所以肯定吃不消一年四季、随时随刻都喝冰水。但是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科学的证据表明中国人的体质远不如西方人,更没有证据显示中西方人饮用热水、冰水的习惯仅仅是体质上的差异就能够被解释的。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文化是习得的而不是生物学遗传的。文化在建构人们习以为常的所谓“本性”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自然习性”的文化建构


追根溯源:华夏先民对陶器的发明和使用

  

一个社会饮食习惯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与器皿的使用有紧密的联系。在新石器时代进入农耕社会以来,华夏先民都广泛使用陶器。把陶器直接架在火上烧水是华夏先民在陶器时期的独特创造。“注水炊器”便一直流传了下来。随着时代的演变,出现了可以将开水保温的陶器。不同地域的华夏先民,发明和使用了形形色色的带支承腿、用来烧水的陶器炊具,于是形成了中国人喝开水、热水的生活习惯并一直沿袭至今。而西亚北非欧洲的先民们,因为在陶器时期没有发明出带支承腿、用来烧水的陶器炊具,所以一直习惯喝“生水”,也就是凉水,后来逐渐演变成对冰水的喜爱,总之,热水从来就不是外国人生活中的主旋律。


  



中国“茶”文化的深远影响

  

茶作为中国的传统饮品,进入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了。而自中国人饮茶以来,就必然伴随着喝热水的习惯。虽然不仅中国人有饮茶的习惯,日本、印度同样也有,但是论及茶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中国民众应该是最有感触的。其实无论是哪一个国家的饮茶习惯、无论存在多少种饮茶的方法,在饮茶时都离不开沸水的参与,“开水”是饮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人作为受茶文化影响最为持久、最为深远的一个的群体,由饮茶时伴随着的喝热水的习惯自然而然渗透到平日里的饮食文化中,并且延续至今。


  


饮水系统的差异

  

在历史上,霍乱一共有七次大规模的流行,而这都是与人们摄入的受到污染的食物和水直接相关的。在前文提到的,在陶器时期就沿袭下来的喝凉水的习惯曾经让西方国家饱受灾难,也就是霍乱的侵扰。但是由于饮水导致的疾病却没有在中国大规模的流行,很大程度上跟中国人喝热水的习惯有关。将水煮沸烧开后,在很大程度上会杀死病菌,减少细菌的侵入,从而保障了人体的健康不受影响。但是有趣的是,多次霍乱的肆虐并没有改变西方人对凉水的执着,反而使英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致力于改善卫生和公共饮水系统,最后形成了高度发达的直饮水系统。直到今天,西方的水质标准都是世界上最严格的。

在美国,大部分州的自来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我自己在新加坡的经历也是如此。新加坡的自来水都是可以直接饮用的。既然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也不会再有霍乱等疾病的侵入,外国人自然将喝“生水”这个习惯保留了下来,至今也没有“烧开水喝”的习惯。而中国的情况则不同,我国的饮水系统并没有到可以直接饮用自来水的程度,民间普遍认为把水煮沸有利于杀死水中的很多细菌,是更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所以“烧开水”的习惯至今都存在于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制冷设备的发明以及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模仿

  

但是至于为什么喜欢往凉水或者饮料中加冰,是因为人工制冷设备的发明和使用以及与资产阶级的消费观的流行有关。在制冷设备发明之前,对冰的利用只存在有钱人中,对于大部分普通民众来说,冰是一种奢侈品。而往饮料里面加冰,也是有钱人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是专属于有钱人的奢侈生活方式。所以美国人对冰的使用是最早的。直到19世纪中期以后,人工制冷设备的发明使得底层民众对冰的使用也成为了可能,而往水或者饮料里加冰的习惯作为底层民众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模仿被沿袭了下来,直到今日。

  

冰水是身体的“灭火器”

  

    在中西方日常的饮食习惯中,西方人对于油炸的、高热量的、油腻的食物的喜爱程度是众所周知的。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肯德基、麦当劳等各类速食品店在中国的迅速扩张也可以看出西方人日常的饮食习惯。其实不仅是西方人钟爱炸鸡、汉堡等热性食物,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的人也有食用高热量食物的习惯,再加上东南亚地区常年炎热的气候,所以“冰水”对他们来说,是食用完煎炸食物后的身体需要的“灭火器”。而中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传统,除去八大菜系的丰富的饮食种类外,较小派别的饮食种类更是不计其数。在肯德基、麦当劳等速食品店进入中国之前,这种高热量、油炸的较油腻的食物在中国人的日常饮食文化中从来就不是主流。并且中国较为注重养生,阴阳调和等思想也影响了很多中国人的饮食选择。故而,中国人也并不需要冰水来作为身体的“灭火器”。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外国快餐店的进入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影响了中国人的饮食选择,而在年轻群体中,也不乏对高热量食物、对冰饮品的狂热爱好者。

  

文化相对主义的视角


著名的人类学家拉尔夫·林顿把文化习得的这个过程称为“社会遗传”。人们与文化一起成长,因而学会自己的文化,文化借以从一代人传递到下一代人的过程被称为濡化。经过濡化,人们学会在社会上恰如其分地满足自己生物的需要。中国人喝热水的习惯从一代人传到下一代人,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上一代人行为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即使是喝热水、热冰水这样一个看似非常小的生活习惯,已经在中西方的日常生活中有很长久的历史,其背后也蕴含着很多的文化的影响因素而不能单单地只从生物学的视角来解读,这样会导致看问题非常片面、过于简单化。


在分析中国人、外国人饮用水的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也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类学概念,即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对主义是指,要了解和认识某种文化,必须从这种文化自身的价值和信仰入手,而不是采用其他文化的标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是无法用所谓科学标准来确定孰优孰劣。在前文提到的几则有趣的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对热水的执着让其在国外遭受到过异样的眼光,我相信很多外国友人对冰水的热爱也让他们在中国的生活中感到不适。但是,无论是中国人喜欢喝热水、西方人有喝冰水的习惯,这都是生活方式的差异、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是无所谓对错、也无所谓高低之分的。


我甚至了解到很多西方的国家的宾馆之前不仅不提供热水的饮用,连热水壶也没有,这样中国游客无法选择自己烧热水饮用。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的宾馆开始提供热水壶,也有很多餐馆等考虑到中国人喝热水的习惯而主动为中国人提供热水的服务。而现如今,不仅是在校园中,在各大地铁站或者街边,自助贩卖机的兴起也让外国友人随时随刻能够满足喝冰水的需求。这种行为的转变,是文化相对主义意识提升的表现。在全球化快速扩张的今天,人们需要培养这种文化相对主义的意识,能够让我们在中西方的文化交往中增进彼此的了解、减少误解和摩擦,多一些理解和包容,让“冰”“火”也能相融。

  

作者: 复旦社会学和人类学    郑丹雅 

编辑: 陈若云

  

  

参考文献:

1.  威廉·A·哈维兰,2006,《文化人类学》,瞿铁鹏、张钰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  StevenJohnson.(2014). How we get to know.Penguin Group (USA):Riverhead Books Press.

3.  山羊月.美国人常喝冰水,我们常喝热水,不仅是习惯问题. http://www.app111.com/doc/10096675.html.

4.  最牛新闻.一年四季喝冰水,中国人最以理解的美国十大习惯. http://www.app111.com/doc/10117440.html.

5.  于元正.老外爱喝凉水,中国人爱喝热水,到底哪个好?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320/04/30718732_543715037.shtml.

6. 陈明远.为何中国人习惯喝热水,西方习惯喝凉水?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b74a50100cs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