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纪要 | 上海人类学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复旦人类学日(下午场)

发布者:刘秋芳发布时间:2022-07-19浏览次数:40


2018年11月18日,上海人类学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复旦人类学日下午场的活动移师应用人类学委员会所在地、位于田子坊的复旦大学商业人类学教研基地“故事吧”举行。上海人类学学会会长张海国、复旦大学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所长潘天舒、睿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郭莉、佛罗里达大学Gerald Murray教授、复旦大学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丁玫和张聪博士、上海大学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张巧运博士、复旦大学何潇博士后、睿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乔雪副总经理、上海师范大学袁丁博士、复旦大学古春夏博士后和上海市高校人类学和相关领域的师生们参与了本次人类学日活动。

图片
图片

首先,上海人类学学会张海国会长进行了开场致词。他指出,田子坊的选址非常具有代表性,体现了文化人类学者深入民间和立足社区的研究特色与传统。他也预祝今日的活动能取得圆满成功。随后,上海人类学学会应用人类学专业委员会郭莉副主任简要介绍了本次会议的主旨,并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

 

 

会议由上海人类学学会应用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潘天舒教授主持。


第一位进行主题演讲的嘉宾是来自佛罗里达大学的Gerald Murray教授,他的演讲主题是:应用人类学视角中的海地公共健康研究。首先,他进行了应用人类学的概念界定和人类学者的职业定位。在演讲的主体部分,他以一种“系统”化的研究思路,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在海地的田野调查情况。多年前Murray教授在海地所做的旨在恢复植被的开拓性研究,已经成为进入教科书的应用人类学经典案例。演讲结束后,Gerald Murray教授与在座的学者、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在交流中,他强调指出,人类学学者要有理论识别的能力,不能秉持理论上的“拿来主义“。同时,他也对田野研究中的伦理问题进行了回应。


第二位进行主题演讲的嘉宾是来自上海大学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的张巧运博士。她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灾难人类学,在本次演讲中,她主要讲述了应用灾难人类学研究的贡献及其困境。她结合个人在斯里兰卡飓风和汶川大地震中的研究经历进行反思和总结。她认为:人们对于灾民的认定通常比较单一,容易忽略长期的社会文化因素,例如,所谓“穷人”的社区在真实的田野中是不存在的。她将灾难人类学的研究壁垒概括为:进入、沟通和执行。人类学家需要进入决策层和计划层,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简短茶歇后,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的何潇博士后做了主题为“普通人是如何观察市场的?”的报告,进行了关于“热潮”的人类学分析。他以人们在冒牌“喜茶”门口排长队的现状切入主题,并以成为人类学家Ellen Herz 金融民族志所聚焦的1992年的“股票热”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上海故事作为引子进行分析,引发了听众们的诸多共鸣。市场,组织,职业伦理与不确定性之间的张力始终存在,小微企业家进行市场机会识别的动因,值得探索与深究。


在三位嘉宾进行主题演讲后,睿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乔雪副总经理为大家进行了商业人类学教研基地成果及创新汇报。她指出,在公司的商业实践中,愈发感受到人类学在市场中影响力的提升,人类学也愈发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随后,她为大家依次介绍了过去一年中,公司主要开展的“杨浦区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泛95后人群研究”、“多元世界观”以及“商业地产助力社区建设”这几项富有特色的研究性工作。


在讨论环节,嘉宾们各抒己见,并由张海国会长进行了结束寄语。他首先高度肯定了活动的质量和水准,嘉宾们的演讲给他带来了许多启发。应用人类学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他由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结合“扶贫”、“三农”等现实问题和政策,指出应用人类学的指向是要为决策机构提供高层改革方案的具体措施,并具有可操作性。最后,郭莉副主任对大家的到来表示了再度的感谢。人类学的应用与人类学理论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用更全面的实践反哺理论,用更完备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是上海应用人类学者的不懈追求。



复旦大学 朱彦珺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