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书 | 《争议的生命:美国社区里的堕胎辩论》

发布者:刘秋芳发布时间:2022-07-14浏览次数:136



Ginsberg, Faye, D. 1989. Contested Lives: The Abortion Debate in an American Communit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图片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人类学家对于异域他乡的一些经典性女性问题兴趣盎然,有着做不完的题目,从少女割礼、经期禁忌、仪式溺婴到嫁妆谋杀等等,不一而足。然而,她们对于自己家门口发生的大事,诸如针对妇女堕胎权的这场波及社会各界的争论,却充耳不闻。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金斯伯格(Faye Ginsberg)的这部以《争议生命》(Contested Lives)为题的堕胎民族志应运而生,人类学者终于打破缄默,在罗诉韦德案(roe vs wade)所引发的全国性大辩论中,发出来基于田野体验的理性之声。
金斯伯格的田野研究点位于美国北达科州的法戈(Fargo)。她的研究聚焦于两个分别以生命权至上(Pro-life)和选择权至上(Pro-choice)为主导的妇女激进组织,并且对这两个女性组织是如何发动组织力量,针对当地社区设立的一个旨在帮助女性流产的诊所采取的针尖对麦芒的政治行动,大胆地进行了一种超出常规意义的民族志叙事。金斯伯格的田野资料的主要来源是法戈市堕胎冲突发生细致描述和分析以及来自代表生命权至上和选择权至上的妇女组织的“生命叙事”(Life Narratives)。与此同时,金斯伯格对200多年来由女性主导的美国道德改革运动和人工流产实践的政治意义做了简明扼要的回顾,将她所关注的地方性的案例,置于一个历史语境之中。金斯伯格尤其强调了当代堕胎争议与19世纪40年代女性道德改革和进步时代改革等运动之间的关联性。这些运动都试图对家庭领域进行“捍卫、扩展和重新定义”,并且都运用养育照护所具有的道德权威来建立合法性,从而对社会变革提出诉求(Ginsberg 1989:210)。
在田野诠释过程中,金斯伯格巧妙地运用了象征人类学家特纳(Victor Turner)的“社会戏剧” 概念框架,来描述法戈地区妇女健康组织成立之后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及其带来的影响,对处在对立阵营的行动者在堕胎权争议中所扮演角色进行了分析,充分体现她所擅长的媒体人类学叙事能力。由此金斯伯格将全国范围内的女性身体和生命权利大辩论在地方层面所形成的戏剧性冲突,以及期间的各类参与者是如何建构意义的过程,做了精细的描述。不夸张地说,金斯伯格的这一田野尝试极具前瞻性,尤其是为后辈人类学者在美国最高法院于2022年6月24日裁决推翻“罗诉韦德案”之后,如何不失时机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准点。
金斯伯格完成于三十多年前的这项研究,有两大发现对今天仍有重要启示。首先,在她重点观察的两个“选择权至上”和“生命权至上”的妇女组织成员,扼守着相似的文化价值观,而且都自视为女权主义者(有一些生命权捍卫者属于福音教派),并且以改善和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为己任。两股力量成员属于不同的世代,故而其社会化的路径有所不同,但她们都采用了强调家庭和养育价值观的话语术来为其草根性质的政治行动提供合法性。两大阵营的成员大多是中产白人女性,而且受过良好的教育。其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冲突双方的行动者再也不是势不两立的仇敌。在法戈这样的一个小城市,来自不同阵营的激进分子总会在各种不同场合产生不可避免的互动和接触(所谓“抬头不见低头见”)。金斯伯格指出,正是由于这种地方性条件,使得阵营双方在堕胎争议冲突中最终采取温和的策略。尽管法戈不时地受到来自外部的维护“生命至上权”极端组织的挑唆和鼓动,地方上的“生命权”激进分子始终没有放弃她们的理性和温和立场。
通过浓缩个人生活史,金斯伯格力图展现传记和历史之间所存在的互动关系,是如何塑造两大激进团体的生活经验和政治立场。尽管两个群体有着迥异的人生轨迹,金斯伯格在其民族志文本中却揭示了两者间所具有的一种共有模式,即:她们讲述的每一个人生故事都明显映射出家庭生活和工作场所之间由来已久的张力。社区内所有女性对于堕胎激进主义的个体体验都是其人生的关键转折点。地方社会上对于性别、性和生殖的认知使得母职失去其应有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妇女的经济依赖性。金斯伯格认为当前的堕胎争议从本质上来说,是一场面对生育在美国的意义和地位的持久争夺战。
金斯伯格在临近结尾时,声称只要有关妇女家庭地位和男性父职责任等议题得不到真正的解决,美国的这场堕胎争议将持续不休。不知金斯伯格面对两天前发生的“罗诉韦德案”被推翻这一如同晴天霹雳般的最终法院裁决,会作何感想。

复旦大学 潘天舒 推介
(初稿完成于2016年)
胡凤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