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纪要 | 从恩朝:安全的依恋关系——青少年成长的动力

发布者:方志伟发布时间:2023-10-09浏览次数:10

2023年7月23日下午14:00,第二期医学与社会科学青年沙龙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文科楼919室举行。本次沙龙共有十余位沙龙成员参与,学术顾问潘天舒教授出席。沙龙演讲人为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从恩朝医生。姚灏医师主持本次沙龙。

图片

姚灏医师主持本次沙龙

从恩朝医生的分享主题为“安全的依恋关系——青少年成长的动力”。从医生在青少年情绪障碍、依恋关系、个体成长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等领域深耕十余年,本次分享主要是基于她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科研工作。

图片

从恩朝医师作主题演讲

首先,从医生抛出了当下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青少年情绪失调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她从青少年伤痕累累的身体中看到他们情绪调适能力的下降。从医生在这里特别强调,她希望将情绪障碍和抑郁障碍区分开,前者更多指涉情绪调适能力的下降,而不像后者那样被疾病化。从调适能力的下降出发,从医生引入了本次演讲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引起了青少年情绪的激荡却难以自我调节?

在这里,从医生提出了依恋关系的重要性:安全的依恋关系对于提升情绪调适能力、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里所说的依恋关系,主要是指个体与主要照料者之间建立的依恋关系。从医生以具体的临床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回避型依恋关系对个体带来的不良影响,而改善现状的方式就是重塑一种良好的、安全的依恋关系。

图片

沙龙现场

在展示了安全依恋关系的重要性后,从医生向我们引介了约翰·鲍尔比的依恋理论。依恋理论最重要的原则是,幼儿需要与至少一名主要照料者建立关系,以实现正常的社交和情感发展。依恋关系对儿童情绪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类型的依恋关系会影响个体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依恋关系的建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具体而言,是照料者觉察被照料者的需求并给予适当的反馈,经历这种觉察-反馈的循环过程,安全的依恋关系得以逐步建立。依恋关系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影响。实证医学研究对依恋理论的发展亦有重要作用。动物心理学家哈里·哈洛与鲍尔比分别从动物学实验和临床工作阐述安全依恋关系。鲍尔比借助哈洛的恒河猴实验为他新兴的依恋理论提供经验支持,而哈洛受到了鲍尔比思想的影响,并试图为他的恒河猴工作建模,以支持鲍尔比的新理论框架。

从医生认为,安全的依恋关系对青少年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温暖的、充满理解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发展安全的依恋关系,而专断、独裁和忽视的教养方式则容易形成不安全的依恋关系。人类从生理上对形成亲密依恋已有所预备,但是安全情感联结的建立需要双方学习如何对对方的行为做出适当的反应。父母敏感的抚养方式与依恋质量有因果联系。由此,从医生提出,家长需要一种持之以恒的努力,不断学习如何做好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凭借这个过程,家长也得以重塑自我。最后,从医生提及依恋关系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她指出这个现象的严峻性,这值得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需要加强医学、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合作。

图片

沙龙现场

在从医生的主题分享后,沙龙成员、学术顾问以及旁听同学积极参与讨论,具体就依恋理论的时代背景、养育方式的代际变迁、父亲养育、家庭性别分工、依恋关系的改善等话题进行了富有深度的跨学科探讨。

图片

潘天舒教授发言

潘天舒教授特别强调多学科合作的重要性,他以著名医学人类学者 Scheper-Hughes 曾经引起跨学科争议民族志作品《没有哭泣的死亡》(Death Without Weeping)为例,说明研究者所处的历史发展语境对于理论取舍偏向的意义。在极度贫困的发展中地区,婴儿的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对于母亲育儿策略的选择,与发达工业国中产阶级母亲将母婴绑定(bonding)的纽带和由此产生的依恋关系视为普世必须的定见,两者间所显示的文化社会差异,对于当今的研究者仍然具有互鉴意义。此外,沙龙成员彼此在交流中碰撞出许多富有洞见的火花,对于如何在为未来的教研实践达到精神病学与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的有机融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与意见。

图片

同学提问

第二次医学与社会科学青年沙龙在轻快热烈的氛围中结束,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沙龙分享与讨论,共促医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研究和学科发展!

图片

集体合照

推荐阅读:

【每周一书】《没有哭泣的死亡:巴西日常生活的暴力》

母亲节特辑(上) | 情不知所起,“遗忘”而深

沙龙纪要 | 姚灏:松绑!松绑!精神科病房里的约束保护、风险管理与人本照护

---

纪要整理:方志伟

审核:从恩朝 潘天舒

摄影:唐紫璇 方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