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选登 | 仿生神婆会梦见电子上帝吗? ——赛博占卜中的宇宙观和信仰实践

发布者:方志伟发布时间:2023-10-09浏览次数:10

摘要:随着元宇宙、人工智能和交互视频等新技术的介入,占卜有从物理空间向虚拟空间转移的趋势。本文提出“赛博占卜”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建立在随机性算法基础上的数字占卜,包括占卜网站和AI占卜两种形式。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两种人类学研究方法,发现赛博占卜受到年轻人的欢迎,主要通过两种策略:一是通过寻找心理学法则、算法系统和名利规则的共同性,弱化占卜的宗教性,强化其科学和哲学的面向;二是强调赛博世界体验的真实性,将虚拟空间和随机性神圣化。使宗教的更科学,使虚拟的更真实,玄学和科学的两极就此黏合起来,赛博占卜实现了自我的合理化。作为一种“正确实践”,赛博占卜具有鲜明的特点,其背后反映出的宇宙观值得进一步探索。

         

一、研究背景:何为赛博占卜

占卜是藉由超自然或术数运算方法来推演未来或探究事物的神秘学活动。“算命”侧重于对个体命运的推算,“占卜”则侧重于对未来事件的预测。本文中,我将两个词汇并用以对应广义的占卜(divination)。



图片

2021年3月,网易数读发布的一项“互联网算命”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30岁以下人士中,62.05%有星座罗盘和塔罗牌占卜经历。由此我们可以管窥占卜在新世代的盛行,作为一种命理实践,它在当代呈现出复兴的迹象,并随着传媒的发展迅速地迭代传播。


学者指出,当代命理信仰呈现出新特点:一方面,命理信仰的内容多元化,呈现出兼收并蓄的特征,既有以五行八字为基础的中国传统命理学的复苏,也有占星术、塔罗牌等西洋命理学的介入;另一方面,传播途径多元化,一方面,互联网成为命理学只是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另一方面,网络算命的数量急剧增加、形式多样化,形成了线上、线下互动并行的局面(邢婷婷,2019)。


传统的线下灵媒占卜如塔罗牌,需要在特殊的时间和地点(经过净化的灵性空间),经过一套特定的仪式(洗牌、抽牌),通过具有神圣性的占卜工具(特制的塔罗牌),以一位具有丰富灵性和洞察的占卜师作为媒介,向占卜者传达有关命运的奥义。


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元宇宙、人工智能等革新性概念的兴起,占卜术越发呈现出从物理空间向虚拟空间转移的趋势。本文提出“赛博占卜”(cyber divination)的概念。它主要包含了两种常见的计算机占卜形式:1、AI占卜;2、建立在随机性算法之上的占卜网站。


图片

去中心化社交网站Mastodon上的赛博占卜机器人“妙鲜包”

占卜网站主要的形式是抽虚拟牌。许多网站提供“每日卡片”,只需要点击一个按钮,就可以随机抽取n张牌,并给予对牌面的解释和扩展。其基础算法并不复杂,只需要一个随机数生成器和信息数据库。CHATGPT等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出色地完成占卜网站的工作,在随机数生成的基础上,AI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给出更具精确性的解读和建议。

         

本文的写作建立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我体验了占卜网站、CHATGPT、交互式塔罗视频这三种赛博占卜方式,了解其运行规则,并对它们所提供的差异化用户体验有了具体感知;与此同时,我访谈了6位资深占卜师,他们对传统占卜和新兴技术介入下的占卜均有一定的了解,对待赛博占卜的态度并不相同。从占卜师和占卜者双重角度,本文试图探讨数字化技术引入占卜为何会受到欢迎,以及赛博占卜实践对玄学宇宙观的颠覆和重塑。

         

二、从玄学到科学——作为“文化资源”的占卜术

对于青年人为何会接近各种占卜术,一种主流的解释模型是“文化资源论”。其核心观点是,超自然的经验与科学伦理相背离,在科学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不会主动接触占卜,更不会通过占卜术来解决问题,教育背景决定了它们稍有这方面的偏好和经验。占卜术为处于经济和社会劣势地位的人提供意义支持和社会关系网络,例如少数民族、穷人、女性等,青年人相信占卜是因为他们处于社会边缘的地位(Greely, 1975)


然而,中国学者的研究却指出,占卜的受众在社会经济地位上并没有显著的弱势倾向(邢婷婷,2019)。在笔者的粗略调查中,受访者往往受过高等教育,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并对新兴的科技具有较高的接受度和敏感度,这也是他们能够接触到“赛博占卜”这一新兴领域的原因。


在此,我并非要否认“文化资源论”,而是试图从另一个角度证成其合理性。我认为当代青年对待占卜的态度是实用主义的,占卜术只是他们阐释世界、理解命运、预测未来的工具之一,这套逻辑与现代科学理论共同放置在他们的文化工具箱之中。


“你知道吸引力法则吗?或者你知道墨菲定律吗,这是反向的吸引力法则。我想说的是这些你可以说是心理学或者管理学的理论,它其实和玄学都是相关的,都是你的内心世界怎么去和外部世界投射的过程。你所想象的东西就会成为真实”(占卜师SOPH)。

“占卜的随机性和数据的随机性是相通的。算法会根据你的使用方式推荐给你相关的内容,这和神所说的energy是有关系的。当你打开抖音,刷到一个宠物的视频很喜欢,那么你就给了这个算法一个正向反馈,这个反馈会导致你刷到越来越多的宠物视频。你对于宇宙的反馈也是一样,愿力越大,你的梦想就越可能实现”(占卜师ED)。


Ed和So都是资深的占卜师,这些叙述反映了他们对于占卜底层逻辑的理解——在他们眼中,占卜并非“迷信”的,反科学非理性的,恰恰相反,占卜和科学一样,都是看待世界的方式,甚至彼此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呼应。


算法、吸引力法则和玄学共享了愿望-行动-反馈的能量循环体系。在社交媒体中,算法不断捕捉客户的需求,通过他们浏览视频的时间长短和点赞/转发率,以量化的方法判断他们的接受程度,并在下一次推送时迎合其喜好,输送更多的同类视频。这是一个不断自我固化的信息循环。


图片

使用GPT-4技术的Monica在抽取和解读塔罗牌

心理学中,吸引力法则类似于“自我实现的预言”,它认为,积极的心理暗示会让我们更有自信,做出更为进取高效的行动,从而收获成功。


在数据学和心理学中这两种“科学”话语中,“愿望”或者说“信念”的重要性得到了证明。如果说科学理论都告诉我们“所念可以成真”,那么占卜得到的结果,作为一种神的预示,也非常有可能通过占卜者的尊重、信任和努力成为真实。


当心理学、数据科学和玄学的体系被打通,“宗教/科学”的判然二分同时受到了颠覆。科学主义的教育并没有使青年对占卜术和神秘学粗暴排斥,相反,他们将玄学视作可用的文化资源,审视其中的底层逻辑是否符合理性要求,再决定将其纳为己用。“文化资源论”的传统预设强调了科学崇拜和迷信排斥,却忽略了科学崇拜的本质是理性崇拜,目的是新自由主义式的成功,而可以满足理性要求和实用目的的占卜术,并不应该被排斥在文化工具箱之外。


三、当虚拟变真实——“混杂世界”中被转译的因果

写作这篇文章时,“赛博占卜”的定义成为难题。我曾经尝试过很多类型的占卜:通过微博广告联系到一位占卜师,加上微信,他通过我的八字推演命盘,测算我今年的桃花运;点开b站的交互视频,在弹幕里输入“请问今年期末能不能全A”,选择第三幅塔罗牌,得到“愚人”的结果,聆听对面的UP主详细解析。这些占卜归于线上还是线下?



图片

以“占卜”为关键词搜索到的bilibili互动式占卜视频

信息化世代,一个传统的、完全置于线下空间的灵媒占卜似乎很难找到。占卜双方的认识联系,占卜前的基本信息了解,占卜时的推演运算,占卜后的阐释生发,很难找到一场灵媒占卜在任何一个环节都与电子信息设备或计算机算法完全无关。将“物理占卜”和“赛博占卜”区分开来变得困难。


“AI算命现在越来越准了。为什么,人类生活在虚拟空间中的弧度越来越多,因为大家的环境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到网络空间之中,其中的能量也越来越多”(占卜师LA)。

LA的这段话使我想起Tom Boellstroff在著作《第二人生的成年》中提出的“混合世界”。随着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混杂空间中,物理和真实、真实和虚拟、线上和线下的身份在不断重叠和交叉,从而消除了社会、文化、语言、政治和经济领域之间的界限。占卜师所说的“虚拟空间的弧度”或许意味着一个混合了现实和赛博空间的诞生,玄学对这个“混合世界”是有解释力的。

图片

《第二人生的成年》

当我问及AI是如何具体地为一个具有线上线下双重属性的“人”提供占卜服务时,我发现算法经过了改造去适应环境和用户的独特性,这是AI能够被视作无限接近于真人灵媒的原因:


“什么是神婆?高启盛在船上占卜的时候,船颠簸的弧度、手的动作,一切的一切环境的因素构成了占卜的因果。AI 算命不是一个机械的拼贴服务,随机数生成和维基上照抄的解释。它要参与这个因果,它理解客户遇到的问题,了解ta的基本信息,让ta抽特定的一副牌,或者客户可以自己决定要不要把ta的社交网络账户内容交给AI。这些都是变量,在这些变量加入之下生成的结果,就不是简单的随机。”(占卜师MIL)。

高启盛的例子是想说明占卜仪式的重要性,即占卜的过程需要种种因果联系的微妙平衡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每个人得到的启示都是高度情境化的、高度个性化的、不可重复的。AI有能力实现同样的效果。程序设计师让AI神婆和用户对话,了解他们的信息,这些被数据化编码的信息作为变量被加入算法,仪式中每一个物品、每一个参与的人、每一个细小变动产生的磁场变化,转译成为数据,这些数据影响了最后随机结果的生成。这一整套程序模拟了“冥冥之中的因果”。


有趣的是,一些占卜师设想AI可以全方位地了解用户的赛博生命——他们的网上购物记录、社交网络、电子日记等等,得到更准确的答案,因为A更擅于测算“虚拟世界的弧度”。 此时AI神婆甚至不需要将现实世界中的信息进行转译就可以得到准确的数字。在“混杂世界”中,赛博宇宙已经不是次一等的真实。

         

四、结语

人类学家James Waston提出“正确信仰”(orthodoxy)和“正确实践”(orthopraxy)的概念。“正确信仰”是宗教/准宗教的教条,是人们赖以建立自我、认知世界的价值观,不可违逆。“正确实践”是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付诸行动的规矩与习惯,是一套被视为“自然”和“正当”的行为规则。


邢婷婷指出,中国当代青年在使用占卜术的时候,“正确实践”的面向大于“正确信仰”,他们不在乎占卜的理论源流和正统门派,恰恰因为占卜没有长期存在的宗教传统,年轻人才可以求助于它而不成为它的信徒。


本文提出“赛博占卜”的概念,展现了当代线上数字占卜的新实践,和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价值讨论。此时占卜的“正确信仰”色彩已经极度淡化,甚至显得离经叛道。“正确实践”的价值高扬,占卜师和用户以创造性的实践颠覆着传统的方法和规则,书写了赛博-物理“混杂世界”的命理学。


受制于个人能力和时间精力的限制,我对这一前卫领域所知甚浅,相关的田野研究也少之又少,仅能得到有限的参考,但我希望通过这篇不成熟的文章展现一个充满潜力的新领域,它预示着媒介和技术的变化对新时代宇宙观可能造就的巨大改造。




作者:复旦社会学 张艺萌

编辑:复旦人类学 刘秋芳

 

         

参考文献:

邢婷婷.(2019).命理信仰在当代的复苏.文化纵横,02,136-142.

邢婷婷.(2019).占卜术与时间焦虑——当代青年的自然节律时间与社会时间之间的张力.中国青年研究,01:78-86+63.

Greeley,A.M .(1975). Sociology of the Paranormal:A Reconnaissance. Beverly Hills:Sage.

Boellstorff, T.M.(2015).Coming of Age in Second Life: An Anthropologist Explores the Virtually Huma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