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文 | 我们如何忍受疾痛

发布者:刘秋芳发布时间:2022-03-08浏览次数:37



Kleinman, A. (2014). How we endure. Lancet, 383 (9912), 119-120.


图片

  

这是一篇凯博文(Kleinman)发表在医学权威期刊《柳叶刀》上的短文,文中将人们如何忍受疾痛作为中心话题,结合作者自己的经历和多本人类学著作将忍受疾痛放到人性的高度来进行关照。‍‍‍‍‍


凯博文教授在1969年的中国台湾地区开始自己的健康调查,之后又在大陆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那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了一系列的大变革、大动荡,从近代以来清王朝的倒台到文革十年,这些历史变革无疑对每个中国人的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样的时代,中国人的生存之道就在于学会忍耐(How to endure)。当代中国的情形则发生很大的改变,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进入了富足的时代,而与此同时人的心理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样的心理转变与全球的趋势是一致的:个人开始去追求各种可能性,以实现自己的幸福、成功、富裕。


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将目光转向现代世界。作者秉笔直言,虽然媒体一直在宣扬着治愈疾病的可能性无处不在,然而真实现实中的家庭和个人依然在努力去忍受着那些“无法忍受”。对不可治愈痛苦的接受是医学知识的一大进步,但是这却无法与媒体的高调和现代文化的中的消费文化、个人的社会雄心和科技至上论相适应。


现代社会到处是磨难、痛苦,在这样的背景下,忍耐的价值日益凸显。无论是专业人员、还是家庭中的照料者,最应该询问的并不是为什么感觉到精疲力竭而心灰意冷,而是尝试着去问问自己如何忍耐。这种忍耐并不是当代语境下的乐观主义般的“适应能力”(resilience),而是如何通过忍耐,来承受疾痛和压力。


当作者还是斯坦福大学的医学生时,他曾经被安排给一个严重烧伤的女孩做抚慰。女孩每天必须在漩涡池中进行清创术,这个过程是极为痛苦的,女孩常常无法忍受地尖叫。起先,作者也无法忍受如此痛苦的折磨,他所有试图帮助她的尝试都失败了。然而,之后他尝试与女孩敞开心扉,询问她是如何忍受住如此非人的折磨。当女孩子分享完自己的经历后,她将作者的手抓得更紧,并且在以后的治疗中都更加冷静、并且配合工作。这段经历对凯博文的影响很大,患者之所以忍耐是为了活下去,活下去的强烈愿望超越了一切,而与此同时她也帮助了作为临床医生的作者去正确面对痛苦的治疗过程。这一切并不是现代语境下的“相互适应”,相反她的忍耐让作者学会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忍耐之道。


照料者对病人的照料往往嵌入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他人的承诺是基础性的。对于作者,这是对身患阿尔兹海默症的夫人的原因。在照料过程中,忍耐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道德处境。


对于患者来说,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去接受痛苦不堪的治疗,一些人怀着治愈的希望,而另一些则不然。一些人不得不去忍受绝望,但是他们别无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会诉诸宗教、道德和美学来寻找忍耐的道德意义。这些东西为患者提供了生命的意义来让对病痛的忍耐得以延续。


存在主义的人类学者米歇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的在其著作 Life Within Limits 中观察了塞拉利昂(Sierra-Leonese)的朋辈群体如何忍受贫困、隔离和内战的恐怖,他们的忍耐策略无时无刻不包含着对爱、幸福和审美的追求。对人道的追求和忍受苦难对于医学实践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虽然临床的无能为力、官僚机构的壁垒、资金的短缺常常出现,但是很多的医学专家还在不断地努力。一些人或出于无奈、或出于经济考虑在工作着,而另一些人则是抱着对患者的道德承诺,抱着对病人的家人负责人的态度,抱着与病人相同的道德或者宗教信仰,抱着实现价值和善意的真诚去不懈努力。即使希望被不可抗拒的死亡命运所撕裂,所有可动用的物质和情感资源都已穷尽,他们依然在不懈地努力着。


帮助家庭和专业的照料者和患者忍受疾痛也许并不符合当下健康系统的“成本效益”原则,然而这是人类经验的核心所在。当代的文化图示倾向于掩盖生命的局限和危险,然而过度强调人类的生生不息,却掩盖了人类的现实状况。医生可以努力工作去达到最佳的效益,然而他们终将意识到与他们的患者一样,他们也生活在生命局限之中,这也就是忍耐的意义之所在。


在文章的最后凯博文号召大家作为一个医学实践的观察者,既向外、也向内去观照自身的努力和个人与专业医疗的关系,承认忍耐疾痛所需要的坚强、同情、勇气和人性,这些品质正是值得让人类为之接纳和斗争的尊严之所在。


北京师范大学 吴燕位  推介

                                                 汪醒格  编辑


Further Reading


[1] Alterra A. (ES Goldman). The caregiver: a life with Alzheimer’s, with new material. (The culture and politics of health care work). Ithaca, NY: ILR Press, 2008 

[2] Jackson MD. Life within limits: well-being in a world of want. Durham, NC: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11 

[3] Kleinman A. The illness narratives. New York: Basic Books, 1988 

[4] Kleinman A. A search for wisdom. Lancet 2011; 378: 1621–22 

[5] Kleinman A, Yan Y, Jun J, et al. Deep China: the moral life of the person.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1 

[6] Puett M. The haunted world of humanity: ritual theory from early China. In: Molina JM, Swearer DK, Lloyd McGarry S, eds. 

[7] Rethinking the human. Cambridge, MA: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World Religions, Harvard Divinity School, 2010: 9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