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在过去的一周多时间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很多评论和分析以专家的口吻,从大国的视角出发,分析各个族群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以及各方利益得失。但是人类学家布林迦(Bringa)题为“我们曾是睦邻”(We are all neighbors)的纪录片,别具一格,从当地人的视角和声音出发,记录了战火之前的波斯尼亚村庄各个族群和睦共处、互帮互助的生活情境;而战争爆发后,来自外界的消息或谣言甚嚣尘上,这些消息或谣言的核心主题为各个族群之间根本不可能理解对方,只能在冲突中互相残害,在此影响下,昔日的睦邻沦为了不共戴天的仇敌。编辑部成员关注着“俄乌冲突”,各方消息真假难辨,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无数被生产出来的消息(文字、视频、图片),强调“联结”的几乎不可见,这部详实的纪录片或许可以提供思考“俄乌冲突”的新视角,对新闻报道的伦理、以及政客和专家口中的“人道主义”进行思考。
编辑部按
We are all Neighbors
《我们曾是睦邻》
By Christie, Debbie and Tone Bringa 1993
标签:族裔认同,身份政治,南联盟解体,视觉民族志
这部民族志影片以萨拉热窝附近一个天主教徒和穆斯林教徒杂居的普通村庄为聚焦点,借助当地人的视角和声音,录写了上世纪90年代南斯拉夫解体过程中的一个个悲惨而无奈的瞬间。制片人布林迦(Bringa)依靠多年前在当地进行田野研究时建立起的良好关系,在1993年1月进入尚未被波斯尼亚战火完全波及的乡村进行了为期3周的摄制。然而在8周之后,影片即将杀青之际,剧组人员闻悉有关该地区暴力的报道之后,再度返回补拍了相关视频,为后期制作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影像素材,以平实的手法展现了外部力量对地方社会关系所产生的侵蚀和破坏作用。
应该说在苏东剧变之后发生在前南斯拉夫的内战和受害者的惨况,一直是通过大众传媒在不时影响欧美民众对看法。与CNN等电视新闻网络所呈现的抽象单一的图景相比,这部以族裔身份政治为主题的民族志影片所讲述的是当安宁的乡镇成为战场的延伸地带,邻近波斯尼亚村庄里穆斯林和克罗地亚人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如何一步步恶化,以至昔日的睦邻不幸沦为恶敌的故事。
影片上半部分展现的是村庄日常生活的场景。尽管15英里之外就是前线,但村内的天主教信徒和穆斯林信徒仍能相安无事。妇女及其家庭成员得到了特别的“民族志凝视”(ethnographic gaze)。一位穆斯林女子一边做着糕点,一边说:就像从前一样。我们必须的一起相处。因为我们得朝夕相处啊,塞族人,克罗地亚人和穆斯林。我们一直是这么(和谐共处)的。是的,将来还得这么过下去。尽管如此,她和丈夫还是把他们11岁的儿子送到已经出嫁的女儿家里避风头。她丈夫已经好久没有工作了,闲着没事就开始砍伐树木,也会帮她做些杂务。在镜头前他显得不好意思,但她倒毫无拘谨之意:让观众们看看我们波斯尼亚的男人也挺与时俱进了。
村庄里另一位信天主教的妇女一边给牲畜喂饲料一边说:房子之所以能站立不倒,因为女人是撑住了三个墙角,男子只能管住一个。男人去打仗了。女人得下地干活喂牲口。我们干100件事情,他们才干一件(打仗),还有钱拿!紧接着镜头转向两位老妇人。她们比邻而居,一个是天主教徒,另一个是穆斯林。她们一起分享对各自家庭的担忧和牵挂。作为多年的好友,她们声称会共享“最后一公斤面粉”。而且,无论发生什么,“我们还会在一起喝咖啡,过去是这样,将来也会是这样”。
两位邻居说,“我们还是会一起喝咖啡,过去是这样,将来也会是这样”
在此时此刻,影片所展示的是村中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来调整心态,适应由于内战而带来的突变,总的来说社会关系没有因此而受损。然而,在影片的下半部分,从萨拉热窝传来的谣言开始扰乱人心。信天主教的克罗地亚人开始掌控局势,穆斯林的商家受到打击,村民们有的被捕,有的被袭扰。在仅仅几周的时间里,做了50多年好邻居的天主教徒和穆斯林开始互相猜疑,原先和睦相处的村庄秩序即刻分崩离析。8周之后摄制组再次回到村庄,发现只有信奉天主教的村民还在那里生活,穆斯林已被赶尽杀绝。布林迦在邻村见到了自己的穆斯林朋友。与此同时,在被穆斯林控制的地方,天主教徒也遭到迫害和驱逐。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制片人布林迦在正式开拍前已经在这座波斯尼亚村庄进行了为期15个月的田野研究,因而她得以用胶片记录族裔矛盾激化之前不同信仰的民众在村庄中平静和睦的生活,及时得捕捉到斯拉夫族妇女与穆斯林和天主教邻居之间互相尊重和充满认同感的对话和交流瞬间,描绘出具有高度凝聚力的社区风情。然而随着战事的扩展,村民们渐渐动摇了他们对于克罗地亚人、塞族人和穆斯林和平共处的统一的波斯尼亚的信心,互相之间的关系也日益恶化。种族仇恨被煽动起来,村庄受到袭击,谣言四起,恐惧和疑虑最终战胜了几十年来建立起来的邻里间的情谊。
曾几何时,畅销书作者卡普兰在他的《巴尔干幽灵》中将导致前南联盟解体的原因归咎于中世纪以来东正教、天主教和穆斯林教民之间的世仇恩怨。对于巴尔干历史和文化知之甚少的卡普兰,充分运用其新闻人渲染夸大的能耐,制造出足以影响美国总统克林顿看法的专家话语。然而,布林迦的这部民族志影片,以朴实的画面和声音,明白无误地告知受众下列无可辩驳的事实:在上世纪90年代种族清洗之前,穆斯林和天主教村民之间一直是以“远亲不如近邻”的态度共生互助,直到塞族武装发起的战争慢慢吞噬了族裔间的宝贵情谊。显然,导致这种“文明冲突”的根源是操纵民族主义情绪的政客。他们的怂恿和挑唆,使分裂主义者得以挑起战端,通过瓦解村庄和市镇,最终摧毁铁托在半个世纪前建立起的社会主义多民族大家庭。
复旦人类学 潘天舒 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