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ufman, Sharon R. 2015. OrdinaryMedicine: Extraordinary Treatments, Longer Lives, and Where to Draw the Line.Duke University Press.
《常规医疗》是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校区)资深医学人类学家考夫曼教授(Sharon Kaufman)出版于2005的《死亡时刻》(And a Time to Die)一书的续篇。通过综合健康政策、卫生经济和生命伦理论辩的历史性分析,作者针对美国人执着迷恋完全由高技术掌控和维护的代价昂贵的“长寿”(longevity),提供一个基于数十年实地持续跟踪研究的人类学田野视角。作者的微型民族志案例分析显示,诸如器官移植和植入心律转变器和除颤仪等复杂的医学干预手段已经成为“常规医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尽管在常人眼里,这些延长生命的手段极不寻常,但在社会高度医疗化(the medicalization of society)的情境当中,被视作是有效和必要的科学干预,哪怕它的功用不过是延长奄奄一息的垂老生命。
在书中,作者聚焦这种延长寿命医疗手段的“常规性”系统化建构历程及其后果。在日常实践中,如果不对临终的年老患者使用某种最新技术手段,不但难以想象而且有违背伦理,哪怕是在死亡随时来临,甚至是病者及家属都有心理准备的情形之下。在作者看来,其结果必然是患者家属不得不接受的一个极不公平的选择:要么同意进行极端的医疗干预,要么就为亲人的“加速”亡故而承担责任。作者指出造成这一难堪局面的一大因素来自美国难以为继的医疗融资体系。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为65岁以上美国公民可以享有的医疗保险(Medicare)对于老年日常护理服务和产品的更新和扩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在作者看来,实验性疗法(experimentaltherapy)的日趋常规化已经引发出一系列连锁事件,而老年医疗保险可支付部分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值得人们注意的其他环节则包括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的医药和医疗仪器产业以及食品和药监(FDA)部门、负责批准产品上市的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以及在随机对照结果基础上做出判断和推荐使用的医生。其结果就是患者及其家属以及医生被不由自主地陷入了一个“医药-产业混合体。”他们发现自己无法拒绝那些在患者生命晚期所进行的越来越复杂的技术手段干预,尽管有许多迹象表明干预过程中患者及家属的身心健康实际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本书的一大理论贡献来自作者考夫曼针针对个人延长生命的欲望与社会总体需求之间的生命伦理张力所做的深思和分析。作者在田野研究中发现,大多数人在面临有风险而且效果并不确定的医疗干预和接受确定发生的死亡这两种选择时,通常会选择前者,即便是那些忍受进一步治疗病痛折磨的八九十岁的高龄病人也不例外。对于病人和家属来说,这些都是极为痛苦的决定。对于在决策过程中毫无发言权的旁观者来说,这样的决定也会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比如说,如果将器官或其他稀缺资源用于较为年轻和更加健康的患者,而非行将就木的老者,显然可以避免费用的不合理增加和资源的过度使用。
作者在书中追溯了一些年过80的患者接受来自年仅40的匿名捐献者肝脏或肾脏移植的过程,而究其原因,是“医疗的目标和医生的责任…..在于为眼前的患者提供最好的保障。而与之冲突的目标,即确保每一个移植的器官能获得最长的寿命,已经非关键因素”(Kaufman2015:224)。
此书为目前国际学界正在进行的有关健康融资和医疗资源分配的生命伦理争论提供了理想的案例讨论素材。尽管作者并没有提出如何解决困扰美国医疗体系的衰老和死亡危机。但她指出,这场危机最主要的受害者是病入膏肓的年长病人,如何找出在高技术干预手段之外的照护垂危老者的更好办法,是学界义不容辞的责任。
推荐:潘天舒
编辑:陈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