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书 | 《讲故事的动物》

发布者:刘秋芳发布时间:2022-02-15浏览次数:79



JonathanGottschall 2012.

The Storytelling Animal: How Stories Make Us Human.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这部论著的书名是《讲故事的动物:故事使我们充满人性》。作者Jonathan Gottschall认为,人类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人类是一种会“讲故事”的动物,“讲故事”是人之为人的一种根本要素。也就是说,这部论著的立论基于这样一个预设前提:故事是人类本性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


在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中,无论是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还是文学研究、艺术研究、历史学、哲学,“人类本性”都是这些学科最基本的话语基石。不同人文学科,都是从不同角度对于“人类本性”的窥探。


但是,并非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中的所有的研究问题,都直接指向人类本性。许多时候,在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研究中,许多研究者提出的立论,更习惯于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探讨问题。而具体到文学研究和艺术研究中,许多研究则针对于具体的作品、流派、艺术现象立论。这些时候,都可以避开对于“人类本性”的正面探讨。


在人文社会学科中,正面立足于“人类本性”立论的研究著作大多是各学科的基础著作,多产生于20世纪中叶之前。但在目前国内的学术研究中,这类著作不多。现在看来,涉及“人类本性”的元问题,是最容易流于空谈的话题。主要原因是因为有两个问题难以解决:


1、论据不充分。既然谈的是“人类本性”——人类与生俱来的共同特性,就必须有大量的事实材料支持。而从古到今的人类族群、文化形态如此众多,几乎没有任何学者能够掌握所有的事实材料,即使局限某个领域获取全景式的事实材料都是十分困难的。比如,仅就民间故事研究而言,民间故事浩如烟海,没有任何学者都能够获取并读透所有族群的民间故事。


反过来说,如果说充分的论据是探讨“人类本性”元问题的必要前提,那么做这类研究几乎永远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对于任何研究者而言,论据都是不充分的。


2、不具备充分的解释力。提出立论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但是,论说的解释力是否充分才是衡量一部学术著作价值的根本标准。对于能够在特定文化语境的框架下进行解释的具体问题,研究者比较容易收集起必要的素材,然后予以比较充分的解释。但是,当研究者基于具有普遍性的人性问题立论时,一部著作很难达到足够的解释力。


反过来说,从学术史上看,凡是基于具有普遍性的人性问题立论的论著,其解释力都是有限的——解释话语充满了漏洞、思维逻辑上也存在一定的跳跃性、立论基础也有被质疑的可能。比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金枝》、《原始文化》……


这两个问题的存在,令许多学者对于涉及“人类本性”的元问题望而生畏,使目前的国内专著和博士论文在选题时,往往会放弃对于元问题的探讨。上述两个问题看似都是在立论之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很容易成为作茧自缚的学术陷阱。


反过来说,在目前作为诸多人文学科基石的学术名著中,也从来没有任何著作真正解决了这些问题。论据不充分、不具备充分的解释力,并不影响这些著作成为学术名著,也不能因此而否定这些著作的思想价值。


《讲故事的动物》以自己的方式,避开了上面这些学术陷阱。或许,不能说这部著作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学术著作,但这本书的问题思维方法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1、本书的立论基础:


在自然科学研究和数学研究中,需要公理:即,不证自明的基本事实,作为立论的基础。确定公理,是自然科学立论的前提。在人文学科研究中,同样某种公理,作为立论基础。


人类会发明并使用工具,人类是有社会结构的,人类喜欢听故事……这都是在不同族群中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公理。


本书的立论即建立于这个公理之上:故事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人类生来就是一种需要故事的动物。这样的公理似乎很不严谨的——难道每个人、每个族群都需要故事吗?有没有反例?如果有反例的话,这个立论前提是不是就是错误的、是没有价值的?


但是,与科学研究不同,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公理允许例外出现,有例外出现并不妨碍依据这个公理立论的价值。在人文学科中,衡量一个学术问题的价值在于,在研究者所面对的预期读者面前,探讨这个问题是否有必要。


比如,故事的确令世界各地不同族群的人着迷,并且可以跨越族群界限传播。这是故事研究在预期读者中具有认可度的前提。“那么故事为什么会令这么多人着迷?有什么原因吗?从过去的口头文学,到书面文学,再到影视剧,故事为什么在不同族群的人类生活中依然保持着如此重要的地位?”这部论著的立论,选择的是故事研究中的元问题。


这部论著的立论基础是:故事是每个人在生物学意义上被赋予的一种先天倾向。故事是人性中的生物学进化因素——故事是正常的、自然的和必需的,是人类进化产生的一种提高物种适应性的方式。人类不仅具有使用语言的天赋,具有使用工具的天赋,具有结成社会团体的天赋,也具有讲述和理解故事的天赋。人类不仅是使用语言的人,是使用工具的人,是社会的人,也是故事的人。

  

2、本书的解析策略:


这本书的立论基础是:故事是每个人在生物学意义上被赋予的一种先天倾向。因此,在这本著作中,选择的解析策略核心:在于对“先天倾向”的理解与运用。从结构上看,这部论著把与“故事”相关的一切具有自发性的倾向,作为解释立论的路径。


全书共9章:

第1章、The Witchery of Story

第2章、The Riddle of Fiction

第3章、Hell is Story-Friendly

第4章、Night Story

第5章、The Mind is a Storyteller

第6章、The Moral of the Story

第7章、Ink People Change the World

第8章、Life Stories

第9章、The Future of Story


比如:第3章、Hellis Story-Friendly探讨的是读者对于剧情起伏的故事偏好。第4章、Night Story探讨的是梦境中的制造故事倾向。第5章、The Mind is a Storyteller探讨的是人类思维中以故事的方式作为理解周围世界的方法。并非所探讨的所有问题,都是与常规意义上的“故事”直接相关的,但都能在“自发性倾向”的解释框架下,从不同侧面诠释故事的意义与作用。这种解析策略,其实与艾伦•迪萨纳亚克《审美的人》中的解析策略有相似之处:从“与生俱来的倾向”角度,去解释关于“人类本性”的元问题。


用“倾向”去解释人类与生俱来的共同特性,这种策略也有助于保留了一种比较严谨的人文学科研究态度,可以比较好地避开论据不充分、不具备充分的解释力这两个学术陷阱。


补记——关于JonathanGottschall的其他著作:


Jonathan Gottschall 是以进化人类学方法研究文学的前沿学者。2005年,他与David Sloan 合编了一部论文集The Literary Animal Evolution and the Nature of NarrativeRethinking Theory,约请了十几位生物学者、文学研究者、人类学家撰稿,显示了从不同路径用进化人类学方法研究文学的可能。


Jonathan Gottschall 最有代表性的三部著作,分别从三个不同的层面展开论述:


1The Rape of Troy Evolution,Violence, and the World of Homer2008)。作品个案分析。这部著作以“西方文学之源”《荷马史诗》作为研究对象,在作品个案层面,分析一部作品所反映出的人类进化特质。


2Literature, Science and a New Humanities2008)。学科理论建构——如何用进化人类学方法研究文学,如何在文学、人文学科与科学之间建立学理桥梁。


       3、TheStorytelling Animal: How Stories Make Us Human(2012)。文学专题研究。采用进化人类学方法,证明故事是构成人类本性中的必要组成部分。


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著名动物小说作家袁博推介

裴阳蕾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