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louz, Eva. 1997.
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复旦人类学 潘天舒 推介
从法兰克福学派到伯明翰文化研究以及法国社会理论(如福柯和布迪厄),情感和文化实践如何在资本主义熔炉里得到型塑,一直是学者们孜孜不倦探讨的议题。在这本题为《消费浪漫乌托邦》的专著中,作者伊洛兹(Illouz)综合历史、文学和社会学分析手法,通过展示与爱相关的特定词汇和意像的公共化过程,力图在理论上对爱的意义、实践以及浪漫情感的日益商品化等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她的研究兴趣在于“将爱置于文化社会学的传统视角之内并且思考浪漫体验是如何为符号和象征的隐性意义所建构”(1997:5)。
如本书标题所示,作者将“浪漫”视为两个神圣“乌托邦”引入我们日常生活的世俗仪式。在这里“乌托邦”可以理解为能暂时调和我们所遭遇的经济和社会冲突的体验。代表第一种“乌托邦”的是一系列有关非实用性的奢侈物的意像(如烛光晚餐),为情人创造出远离日常世俗的梦境。第二种“乌托邦”试图将情人移出日常生活,将他们置于充满异国情调的自然环境之中,如人迹罕至的热带海滩。充斥于公共空间的有关“浪漫乌托邦”的海量符号和信息无时不刻不在定义和主宰美国大众对于“爱”和“浪漫”的想象,通过约会、求爱和婚姻等仪式,将爱情和经济行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在当代美国社会,所谓“真爱”体验是深深地嵌入资本主义消费的一种体验。
从20世纪初开始,广告商就将美容商品、跑车、减肥类饮料和零食的营销与人生情爱和快乐成功捆绑在一起。作者指出:从私密晚餐到一打红玫瑰这样的浪漫套路其实就是由广告传媒建构的产物,意图就是形象化地表达出充满民主精神的物质消费宣言。作者对历史材料、访谈资料和后现代社会理论运用自如,在书中对广告、歌曲、电影和其他公共表达媒介中出现的浪漫意像进行了幽默的解读和阐释。作者深受法国社会学传统影响,布迪厄对于社会阶层的洞见使她提出了本书中最具现实意义的一个观点,即:通过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阶层是“爱情”和“浪漫”的型塑力量。
如何通过对理论、文化和经济三者关联性的深刻阐释来把“爱”的故事说好说透,本书作者通过剖析“浪漫”的商品化和商品的“浪漫化”过程(即将来到的情人节就是最好的例证),揭示了“爱情”消费行为背后的结构性力量,同时以学界不多见的娱乐精神,奉献了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趣作。
(最后还是祝大家情人节快乐吧!没有情人也不要难过,毕竟你可以省!钱!啊!)
编辑:裴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