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书 | 《人之将死:美国医院如何重塑生命终期》

发布者:刘秋芳发布时间:2022-02-07浏览次数:38




Sharon R. Kaufman, Sharon. 2006.

…and a time to die: How American Hospitals Shape the End of Lif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标签:死亡的文化和医学意义,社会医疗化,生命技术


本书的开篇引用了已故著名人类学家格尔兹对于民族志叙事和还原田野场景的精辟话语。资深医学人类学家考夫曼(Sharon Kaufman)告知读者:这是本生死之书,讲述的是一个由官僚制度、繁文缛节和机器设备所主宰的美国医院在其高墙之内建构时间和死亡,从而创造新的现实的定义和规制死亡的故事。它力图在深层次上揭示医院文化及其对于死亡的一种摇摆不定的矛盾心态。这种矛盾心态的产生与以下三大要素有着必然的关系:医学实践与目标、美国的个人主义以及以市场为导向的健康照护服务传递系统。这些要素面逼迫病人、家属和医院工作人员作出种种看起来是不可能的选择,也导致了美国有关“死亡问题”的日益激烈的讨论。在长达两年的实地研究中,作者考夫曼所关注的就是处在生死门槛间灰色地带的病人及其他们的亲友和照护人员的境遇。她想弄清为什么“医院死亡”对于众人来说是个挥之不去的“问题”。

这部医院民族志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死亡成为新问题后所造成的困境和苦恼。然后是有关医院体系内时间和权力通道的田野记述和分析。最后是作者对有关病人状态所产生的“苦痛”、“尊严”和“生活质量”话语的评析。以医院为着眼点,考夫曼在书中审视了过去三十多年来美国人对于死亡问题所经历的戏剧性的变化。足以维持生命但无力恢复健康的医疗技术改变了人们在何时何地死亡和如何死去的方式方法。她用成熟的文笔将病人和家庭的体验,医院人员的工作以及机构化官僚三者联系在一起,使读者对于医院体系在型塑死亡和个体体验过程中看不见的力量有了明晰的认识,并借此表达她对于人之所以为人和活着的意义的洞见。



2014年秋,考夫曼教授应朱剑峰博士邀请主持复旦当代人类学讲坛(第21期)

复旦人类学 潘天舒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