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推荐:《善事之力:特权女性与上层社会的阶级再生产》
Kendall,Diana.2002.
The Power of Good Deeds:Privileged Women and
the Social Reproduction of the Upper Class.
Rowman & Littlefield.
在大众传媒视角内,慈善是富贵人群彰显爱心、身份和力量的一种生活方式。不论是在何方,处在特权阶层的女性通常是最为吸引眼球的施善人群。然而她们是如何借善事之力,在谋得社会福利的同时也满足一已之利的呢?《善事之力》一书的作者社会学家肯德尔(Kendall)以田野民族志为主要研究手段,通过“参与式观察”这一揭示内幕的上佳策略,使读者透过媒体营造的表象,来了解处于上层社会的特权女性(包括非洲裔、拉丁裔和盎格鲁裔妇女)运用其擅长的社会交往力量济贫帮困,并通过将义工善行仪式化和制度化的方法来确保不仅受助者能得到恩惠,她们作为行善者本身也能收获社会利益,并且在一些主要慈善团体中增加自己的影响力。
作者肯德尔的夫婿出身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精英家族,这使她得以轻松地进入中上层经营妇女社交圈,耳闻目睹善行义工的具体操作过程,并通过当事人的叙述来揭示少为人知的内幕。行善这面棱镜所折射出的,除了有钱有势者对于贫病无助者的慷慨爱意外,还有促使善行过程中阶层和族裔边界进一步细分化和固化的机制力量。阶级和族裔是精英妇女在慈善组织内获得认可和身份必须跨越的两大门槛。作者通过对热衷于投身公共事业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上层妇女团体成员深度访谈,力图以这些精英妇女的个体视角和声音来陈述她们对于慈善的观点,强调维护其排他性极强的志愿组织边界的必要性。对于这些特权妇女来说,参与各类高度仪式化的慈善盛会,早已是她们从童年时代到大学后成为名校姐妹会一员过程中社会化体验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贯穿其中的是被作者称为“社会力量”或者“社交力量”(social power)的“善事之力。”
在作者看来,作为一股产生于行善事业并推动善行持续进展的动力,善事之力也同样是一种综合奖励、鞭策、利诱、专行、鼓励和推荐等代表阶层利益的合法势力(Kendall 2002:4)。作为一种阶级再生产的过程,行善使得特权阶层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得以体面地世代相传。特权妇女所拥有和使用的这种行善的权力,在以往女权主义者的研究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肯德尔在此书中通过慈善实践的视角来洞悉一个个异常活跃的完全由女性主导的文化和社会空间(如:以慈善筹款为名而举办的各种车库义卖到高级酒会和时装表演场合),与30年前人类学者卢蕙馨(Margery Wolf)所著的《台湾农村的妇女与家庭》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书的写作风格比起同时代的人类学民族志稍显死板,但中规中矩,是定性研究论文写作值得效仿的模板。
复旦人类学 潘天舒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