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人类学者赫兹菲尔德(Michael Herzfeld)主要作品一览

发布者:刘秋芳发布时间:2022-01-31浏览次数:289



《昔日荣光:民俗学、意识形态和现代希腊的国家建构》

Herzfeld, Michael. 1982. Ours Once More: Folklore, Ideology, and theMaking of Modern Greece.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这是哈佛人类学教授赫兹菲尔德的首部产生跨学科影响的力作。记得在读研时,赫兹菲尔德教授对当时名噪一时的萨伊德的《东方主义》颇不以为然。他的理由竟是:都说“东方”是西方想象的产物,难道“西方”不是吗?此书是赫兹菲尔德探究这一问题所娓娓道出的第一个故事,为他以后的“文化亲密”理论以
及在另一西方文明“源头”罗马所做的文化遗产批评研究(Critical Heritage Studies)打下了伏笔。 


  

《男人诗性:克里特山村里的争斗与身份认同》

Herzfeld, Michael. 1985The Poetics of Manhood: Contest andIdentity in a Cretan Mountain Village,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此部获得人类学大奖的民族志充分显示了赫兹菲尔德作为田野工作者的不凡功力。赫兹费尔德在克里特岛对牧羊人的田野研究发现“偷羊”这个习俗的存在,并且雅典村民以此为豪,这不被雅典精英知识分子所待见,并认为这是有辱自己文化的行为,但却在赫兹费尔德那儿得到了尊重和欣赏,而赫兹费尔德也收获了来自自己田野中的友谊。他强调,尊重受访者并不意味着妥协,尊重往往需要相互的沟通、论辩、理解、包容或者反对,当然不同文化中受访者会有不同要求。人类学者理解日常生活的琐碎庞杂,他们是现实主义者,同时也是运用专业知识学理分析的学者(theorizing actor)。


由于各种原因,赫兹菲尔德未能出版自己的博士论文(被重新整理成八篇学刊论文),但此书的出版弥补了这一缺憾。



  


《镜窥人类学:在欧洲边缘进行的批判民族志书写》

Herzfeld, Michael. 1987. Anthropology Through the Looking-Glass: Critical Ethnography in the Margins of Europ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这部以处在欧洲边缘的希腊民族志书写为聚焦点的论著,使得赫兹菲尔德成为当代欧洲人类学学科重构的领军人物。许多希腊人类学者对此书给予极高的评价。



  

《历史之地:克里特小镇上的社会与里程碑时间》

Herzfeld, Michael. 1991. APlace in History: Social and Monumental Time in a Cretan Town




在文化旅游业大行其道的大背景下, 当担负着历史遗产保护使命的官僚机器与不买帐的当地普通民众发生冲突不快, 会有些什么趣事(或者说官方不愿让你们知晓的”丑闻”)?这是赫兹菲尔德在这本题为《历史之地》的民族志中力求揭示的一个田野谜题。浓描完克里特岛山村牧羊人以偷盗交友(Westeal to make friends)的希腊精英们试图永远掩饰的“秘辛”之后,赫兹菲尔德将关注焦点转向这个在历史上曾被威尼斯人管辖和土耳其人居住过的小镇Rethemonos。通过审视遗产保护者(包括考古学家在内)和镇上民众围绕历史“拥有权”的争夺和博弈过程,赫兹菲尔德如此设问:谁在为往昔定义?往昔归属何方?“传统”究竟为何物? 如何界定“传统”?此书奠定了作者在遗产批判研究领域的地位。



  

《冷漠的社会生成:寻找西方官僚制的象征根源》

Herzfeld, Michael. 1992. The Social Production of Indifference: Exploring the Symbolic Roots of Western Bureaucracy,Oxford: Berg.


为什么有些人只要一坐到办公桌后面就变成了毫无幽默感的机器人?为什么友善的朋友和亲切的邻居一旦发现(或者更为确切地说是判定)他人并不属于我们同类时就变成了种族主义者和偏执者?在以热情好客而著称的社会里,我们怎么会经常遭遇面对人类需求和痛苦而表现出来的各式各样的官僚制冷漠呢?或者说,在那些旨在造福全民的民主政体中,怎么会有成群的人遭受无情的漠视呢?以上便是围绕本书主题而集成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进一步概括为:崇尚个人和小集团权利的政治实体在应用那些权利时,如何以及为何看起来经常具有残忍的选择性呢?对个体和群体困境的冷漠常常是与民主及平等理想共存的。此书重点讨论国家控制工具的表征,特别是关于那些被笼统记在国家官僚制这一通用名称之下的各种办事机构的表征。



此书的中文译本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2015年)。译者:连煦。

《文化亲呢:民族-国家的社会诗性》

Herzfeld, Michael. 1997. CulturalIntimacy: Social Poetics in the Nation-State, New York: Routledge.



       赫兹菲尔德在此书中提出了“文化亲呢”这一代表性理论。1997年到2016年再版数次,作者以其在南欧和东南亚的田野遭遇和反思为基础对自己的表述进行完善。


《希腊想象的肖像》

Herzfeld, Michael. 1997. Portrait of a Greek Imagination: An Ethnographic Biography ofAndreas  Nenedakis. Chicago: The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本书是作者对民族志传记这一全新写作样式的大胆探索,无意中对文学人类学做了重新的定义。


  

《人类学:文化和社会领域中的理论实践》

Herzfeld, Michael. 2001 Anthropology:Theoretical Practice in Culture and Society (Oxford:  Blackwell; Paris: UNESCO).



本书译者刘珩教授也是赫兹菲尔德教授学术传记的作者。




《永恒之逐:现代罗马城市之重构》

Michael Herzfeld . 2009. Evicted from Eternity: TheRestructuring of Modern Rome. 



  

在这部都市民族志力作中, 赫兹菲尔德选择罗马这座被称为“永恒之城”的蒙蒂区为田野点, 以语言人类学者的敏感度以及对于社会公正的满腔热忱,揭示出由不断加速和升级的”士绅化”(gentrification)进程而引发的一系列戏剧性冲突。与写于二十多年前的《昔日荣光》和《历史之地》一样,赫兹费尔德对于在“社会时间”内众生相的关注和描写,使得精英们力图在“里程碑时间”内打造的不朽永恒的希腊罗马幻象不复存在。赫兹费尔德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批判性视角以及梵蒂冈教廷人员在旧城改造中腐败行径的鞭挞应是本书的两大亮点。在罗马的田野研究过程中,赫兹费尔德尝试拍摄了两部引发人类学界关广泛注的民族志影片《蒙蒂瞬间》(Monti Moments) 和《罗马餐馆的节奏》(Roman Restaurant Rhythms)。


  




《神灵之围:曼谷的社区与政体》

Herzfeld, Michael.2016. Siege of the Spirits: Community and Polityin Bangkok.  Chicago: 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 




       赫兹菲尔德50岁开始学习泰语时,哈佛人类学学系的东南亚研究权威Tambiah教授和他的学生都以为他不过是心血来潮,展示自己过人语言天赋的一种方式而已,谁也不会想到数年之后他会写出这部曼谷士绅化和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民族志。难怪当他在60岁之后开始学习中文时,已经没有谁感到大惊小怪了。

  

复旦人类学潘天舒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