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推荐:
《为什么美国的权威专家们错不可恕:人类学家的反驳之声》
Besteman,Catherine and Hugh Gusterson. 2005. WhyAmerican’s Pundits are Wro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在上世纪美国人类学的黄金时代,博厄斯(Boas)和他的弟子米德(Mead)和Benedict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公共知识分子。他们擅长将来自田野研究的深邃洞见转化成能够为普通大众的所接受的知识和讯息,并且在一系列政策议题的讨论过程中起到了影响公众意见的作用。在大西洋彼岸的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Frazer)对于神话的研究使其拥有大量读者。马林诺斯基(Malinowski)为了吸引象牙塔外人士对人类学科的关注,也有意地拓宽自己的研究视野,其写作议题从殖民主义的后果到“野蛮人的性生活”,无所不包。然而在二战结束后的半个多世纪内,人类学学科的专业化和细分化以及学科内部从业者对于学科的人文与科学属性的不同认识,使得人类学的公共特性变得日益模糊,在大众传媒的影响力要明显小于来自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和历史学的权威和专家。
这部题为《为什么美国的权威专家错不可恕》专著显然是911事件特殊语境中美国公共人类学开始复苏的一个信号。近10年以来人类学者顺应社会学学科“公共转向”的趋势,力图在公共传媒发出与专栏作者、权威评论员和畅销书作家不同的声音。在本书中,“惨遭”人类学者无情抨击的对象包括:以《文明冲突》而名闻天下的政治学者亨廷顿和畅销书《世界是平的》的专栏作家弗里德曼,还有科普作品《钟形曲线》和《有关强奸的自然史》的进化心理学权威等等。写作此书的人类学者注意到这些销量巨大的书籍正在将自己的偏见,包装成“常识”,传输给美国公众,进一步加深其对当地国际政治局势、族裔矛盾、社会不平等乃至性别的“自然”差异等议题的已有偏见,并且强化了针对特定文化和区域的刻板印象。
毫无疑问,参与本书写作的12位人类学者有着那些专栏作家难以比肩的真知灼见。他(她)们对于全球化、族裔暴力、社会不公以及人类行为的生物学根源等论题的学术观点,也早已为同行所认可。因而此书的问世,显然有着重启民智和拨乱反正的目的。用当代人类学领军人物Marcus 的话来说,本书要做的是为公共领域的话题论争重写规则,并且让美国民众知道(权力精英们)以他们的名义的所作所为所带来的挑战、错误和不确定性。
如扉页所示,本书是向公共人类学的先驱博厄斯和米德致敬的一部合集。然而,它是否真正起到了影响公共话语和引领民意的作用, 还是以书面形式再现了人类学者在一年一度的人类学年会(AAA)自说自话,自我陶醉的学术表演呢? 答案不言自明。本书一方面预示着公共人类学苏醒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也似乎告诫同行,要让普通民众听到人类学者的心声,感受到人类学者的智慧,并且反思和改变自己对于大千世界的成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复旦人类学 潘天舒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