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书 | 《文化语境中的病患者和愈疗者》

发布者:刘秋芳发布时间:2022-01-27浏览次数:82



  

Kleinman, Arthur1980.

Patientsand Healers in the Context of Culture: An Exploration of the Borderland betweenAnthropology, Medicine, and Psychiatry .

Universityof California Press.

在2011年3月哈佛大学亚洲中心举行的凯博文(Kleinman)学术庆生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和同事都提到一本把他(她)引入医学人类学大门的“绿皮书”,即《文化语境中的患病者与愈疗者》。这是凯博文以医生和人类学者双重身份撰写的首部学术论著。此书的副标题展露了作者在人类学、医学和精神病学这三门学科的边界地带进行开拓性研究的企图心。此外凯博文在书名中用的愈疗者(healers)一词也揭示了他对于医生(doctor)职责和功能的一种认定。

凯博文在中国台湾获得的田野体验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之上,尝试将医疗制度作为富含意义的(地方)文化体系进行深度观察、比较和评述。他指出:疾症(disease)和病痛(illness)是存在于社会现实特殊布局中的构建物,必须在特定社会关系组成的环境中理解和领悟其蕴含的丰富意义(Kleinman 1980:73)。所谓医学概念也是植根于文化和历史语境之中的“解释模式”(即Explanatory Models)。

他认为在所有健康照护体系中都有着为医患双方所扼守的解释模式,是在个人和社会层面上理解病痛体验并选择诊疗手段的途径(Kleinman 1980:105)。在解释模式的框架之内,凯博文匠心独运地提出了让患者谈病说痛的问诊方式,后来被称为著名的凯博文八大问题(即“Dr. Kleinman's Eight Questions”, 参见Kleinman1980:106)。作为愈疗者的医生有必要以从病患者的角度了解病因、病史以及病人对于诊治方法选择的看法和期待,从而共同寻找出有效的解释模式。凯博文这一强调医患双方在治疗过程角色互动作用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社会学权威帕森斯对病人和医生的制度化角色所做的功能主义论断。《文化语境中的患病者与愈疗者》为凯博文在1988年出版的《疾痛叙述》(Illness Narratives)和《重新思考精神医学》(Rethinking Psychiatry)两部旨在反思西方文化中医患关系以及社会医疗化和职业化对于诊疗实践影响的专著,提供了必要的铺垫和伏笔。

潘天舒老师 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