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书丨死之价:当代日本的殡葬产业

发布者:刘秋芳发布时间:2022-01-26浏览次数:72



Suzuki, Hikaru. 2000. The Price of Death: the Funeral Industry in Contemporary Japan.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标签:都市民族志,日本葬仪的市场化和专业化转型,传统仪式变迁



此书是哈佛人类学博士铃木光(Hikaru Suzuki)以她在日本殡葬公司(Moon Rise)的参与式观察研究为基础而完成的一部民族志作品。当代日本丧葬正在从带有宗教色彩的传统仪式逐渐成为高度商品化、针对顾客需求设计打造和营销的专门化服务产业。本书以殡葬行业的这一历史转型为背景,聚焦殡葬公司在重塑当代日本丧仪文化重塑中所扮演的角色。作者对下列议题进行了生动的探讨和解析:文化变迁与传统的社区丧仪转向殡葬服务之间的关联性是什么?葬仪的大众消费势必产生文化同一性,而个性化殡葬服务的差异性如何维持?专业化的殡葬营销如何促成文化价值观的改变?市场化的殡葬服务是如何物化有关临终(dying )、死亡(death)和死者(deceased)的概念?作者以翔实来自田野考察和档案研究的数据显示,在殡葬产业、丧仪服务购买和当代日本的死亡价值观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赖和支撑的关系,使得文化实践的表征和转型得以持续。


曾几何时,日本的社区是葬礼活动不可或缺的一员。由于社区内部社会纽带的弱化,社区作为一个集体已经没有能力对其成员的葬礼进行定义和控制。与此同时葬仪礼典专家几乎垄断了与死亡实践相关的知识。他(她)“帮助家庭成员创造出亡者的正面记忆,移送尸体并将此化作骨灰,并为因丧亲而悲哀的至爱亲朋提供加强社会关系的机会”(Suzuki 2000:178)。其结果是,现代化的殡葬仪式戏剧性地减弱了传统葬礼特有的那种不洁印象。与先前社区成员之间由持久不息的交流互惠关系不同的是,现今殡葬公司与其客户之间的关系要单纯得多。可以说,丧葬业的市场化和社会关系的转型是现代化进程互为对应的两个层面。作者的田野研究显示:仪式的重构是为了应对社会变迁,而不是维持现存的社会关系或者重现处于社会静止状态中的天地宇宙观。


《邻里东京》一书的作者贝斯特(Ted Bestor)对本书有如下评价:这部令人心动的原创性田野民族志为我们揭示了日本社会少有人知的一个侧面。作者文笔活泼自然,并且就许多分析要点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通过她幕后观察者的视角,我们领会到丧葬产业仪式性展演中符号和社会印记的象征意义。这绝非过誉之词。铃木光在田野研究过程中身着殡葬公司制服,与员工朝夕相处,从事着包括收尸在内的一系列重活和脏活。她谦和待人的秉性使其在短时间内赢得公司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并有可能突破性别、年龄和社会地位的差异进行平等的交往和互动。对于闲言碎语以及与丧葬礼仪有关的气味、气氛和气场的敏感,都增加了其田野描述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死亡仪式是人类学领域经久不衰的主题。铃木光的研究焦点并没有集中在葬礼在表现社区纽带和价值观的功能作用方面,而是将此视为都市商业实践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葬礼的“一条龙”式标准化和定制化服务的逐步成型,已是研究者无法忽视的社会事实。本书作者铃木光在上世纪80年代获得北京大学历史学本科学位。除了哈佛人类学博士之外,她还获得过工商管理硕士。这部完成于10多年之前的跨界力作,无论在理论框架的确立,还是田野策略的选择方面,都是不可多得的“他山之石。”

  

复旦人类学  潘天舒 推介

            汪醒格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