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人类学升学​经验分享(保研篇)

发布者:胡凤松发布时间:2021-09-28浏览次数:405

(本期内容适合在国内直研的同学们食用)


前段时间有很多小伙们私信我们,想了解关于复旦人类学研究生升学的事情。由于小编近期身体抱恙(骨折卧床),久未更新,今日才来兑现,实在抱歉!故此趁着清明节后(大家放假回来开始琢磨升学事宜之际)来和大家一同解锁一下复旦人类学的保研通道,希望给不了解保研流程和复旦人类学基本情况的小伙伴一点真心实意的帮助(不是打广告哦,我又不是招生办的)。

注:以下的想法和感受均出于我个人的经验,仅供参考,毕竟保研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双向奔赴才美好嘛!)。




个人条件

我算是高考流水线上的产物,即小镇做题家我本人。本科期间我就是一个“卷”的典型,也有自己纯粹想追求的东西和真正感兴趣的议题,比较拼,不过结果的好坏我都能坦然接受。认定读人类学是大三定下来的,但是去什么学校是不确定的。专业志趣的熏陶得益于我本科指导老师的耐心和教诲,虽然研究方法和路子比较小众,但是比较自在。

我参加过的国内保研面试,加上本科学校一共有五所,所以和大家分享也相对不会片面。为了让大家心里有数,可以看看我码出来的个人条件:

本科母校:上海某985高校

专业:社会学

绩点:3.59

专排:7/29

综排:1/29

发表:C刊独作一篇;国家国际会议若干;创赛获奖若干;省市级项目3项;北京某研究中心实习;荣誉若干

复旦保研面试:第一

因为本科学校的保研名额非常有限,院内只有4个,所以我们那届每位同学都很努力。我的专业绩点并不高(第七名),所以只有在科研加分方面努力,也同时为自己的研究方向规划。我从大三那年的五月开始找各种夏令营(大家现在也可以报名或者找起来了),希望可以坐上早班车,后面压力能小一点,也希望能有更多公共表达的空间锻炼自己。

最后的结果:从五月到九推,一共面试了四所外校,最后三所录取了我。


面试干货和注意事项

复旦是我最后一场面试,那天面试,从某985高校到复旦我花了100多打车,想提前踩点。不过在此之前我已经接受过三场洗礼了,说真的已经不怎么紧张了,该准备的也都准备了。这四所外校的面试主要是三大流程:

首先是口语能力考察,我去到的两个外校一所是抽题然后英语回答,另一所是直接用英语做自我介绍

接着1-3分钟自我介绍(中英文不定——我参加第一个夏令营的时候真的不知道保研面试还要面试口语,所以还挺磕磕巴巴的,一些专业术语都是临时口译编的),包括你本科的专业背景、研究兴趣、阅读兴趣和研究经历以及研究发现等,简练并突出你最愿意和老师们分享的研究。一般来说,大家很少跨专业保研——许多跨度大的专业常常会选择考研。如果是跨专业,最好说说你为新专业的学习做了哪些努力以及既有的知识储备,还有新专业为什么吸引你最好提到——莫名而无由头的改变会让人不安。

最后是与老师问答环节,提问的依据有三个:

一是自我介绍中提及的研究志趣,这时候介绍你的研究发现甚至理论对话、适当展现自己都是必要的——面试为什么要准备也就在于日常对话常常是散漫不限时的,而面试有时间要求,在适当合理且诚信的前提下准备一些流畅的文案是可以的。准备充分没有错,短时间让以后你可能相处三年的老师们尽快了解你不是坏事,这也是一种尊重,学生就是要朝气昂扬一点嘛。怕的是夸夸其谈或者徒有其表,所以说话要说真话以及有把握的话,做得不深入的研究或者没有造诣的理论不要提,不懂不要装懂,也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

二是简历里的条目,因为你说话的空档中老师已经审阅了我们“浅薄”的经历,并且可能会让你用专业的视角重新设计或者提问一份你做过的研究主题,学以致用是重要的。这个时候不用紧张,怎么想就怎么答,有思路了再开口,老师们会等你的,不要没头绪就支支吾吾。

三是专业大牛们的名号和理论(书籍),你要知道一些,也要知道眼前各位老师基本的研究方向,不是附会,也是为你之后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资源铺垫,如果老师们的研究方向你都不感兴趣,可以考虑换其他的学校。这个环节,老师也不会为难你,你连小萌新都不是,要是都会了还读书干嘛。


关于面试,说话要胆大心细,不要害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老师们都是面试多少学生的老手了,你几斤几两重,敲个门屁股一坐一抬眼就把你看得明明白白了,所以没必要装逼,真实地把自己做过的事和当下的学术性反思讲出来就很好,把话说清楚,让人明白。面试也要避免聊天,研究生面试不是展现个人风采,顾名思义,就是要把研究潜力展现出来,注意强调自己的研究经历,如果没有,proposal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让老师知道你是否有研究潜力。

另外,很重要的是!复旦人类学面试提交的推荐信一定要是了解你的导师写【最了解你的那种】,我的教训就是——我的导师由于是讲师,她觉得自己不能帮我写推荐信(虽然我觉得她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之一!),无奈之下我就找了比较大牛的教授,但是我只是上过他的课而已,研究方向也不是很一致,这一点其实是减分的。不过幸好我和面试老师说明了情况,老师虽然觉得不太舒服,却也表示了理解。

做研究和刷分并不是很冲突,有可能会遇到和自己不对味的老师,这和老师的偏好或者你们的思维方式等都有关系,就像交朋友一样,思考方式与思考方式之间当然是有冲突的。这个时候没有绝对的对错,要学习的是老师的课和思想,上每个老师的课不仅是学习知识和理论,也是换位思考并接受一套学术训练的模式,pattern是你要慢慢领悟的。


复旦人类学的部分师资

接下来重点介绍的是复旦人类学老师们的基本情况和我目前为止修过的课程,也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关于课程,我们专业比较小而精,每学期的课都是老师们协商开设的,以保证课程流的完整性,所以有些课程是由两位老师合开的。

姓名

性别

职称

部分学术背景

课程

链接

潘天舒

教授

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

发展人类学、都市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理论等

https://ssdpp.fudan.edu.cn/86/22/c21318a230946/page.htm

纳日碧力戈

教授

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民族学博士;剑桥高级访问学者

族群与研究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252806

朱剑峰

副教授

明尼苏达大学人类学博士

STS、医学人类学

https://ssdpp.fudan.edu.cn/86/23/c21318a230947/page.htm

张聪

青年副研究员

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

教育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都市人类学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252803

丁玫

青年副研究员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人类学与考古学系博士

文化人类学理论、全球化与文化研究、族群与研究等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252802

总结难以面面俱到,仅供参考,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详细的名师介绍!


为什么说是部分师资呢?因为我们每年都能请到很多国内外的人类学大佬们来校讲座

可以看到,几位老师都有深厚的海外人类学学科训练的背景,如果博士想去国外念人类学,在复旦人类学的平台可以收获很多。




今天的分享主要以复旦人类学保研面试经验分享为主,下一期将推出复旦人类学的特色、教育资源以及在这里你可以尝试到的自由而有用的项目们,敬请期待!


作者:复旦人类学2019级研究生瞿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