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21年暑期学校纪要|中国农村养老和老年心理干预

发布者:刘秋芳发布时间:2021-09-28浏览次数:175


 此研究的学理意义:首先*景军老师介绍了此研究的学理意义。此次汇报说的是农村老年养老与老年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简称就叫守门人计划。它的学理之一是行动研究,超越价值中立的立场,将一种具有社会变革意义的主张作为行动研究的纲领,这种主张就是促进社会的亲和力。第一个关键词是行动研究,第二个关键词是超越价值中立,第三个关键词是社会变革,第四个关键词是社会亲和力。学理之二是理论转化,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将一种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理论作为行动研究的指南,而这种理论就是社会学的互惠原则、人类学的互惠原则和社会学的共性理论。第一个关键词是互惠原则;第二个关键词是共情理论:social empathy

 研究的整体运作过程(农村老年心理干预的中国方案):随后*孙薇薇老师向各位学员详细介绍了研究的具体运作过程。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我们要去关怀或改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恐怕不得不转向更加宏大的社会背景。因此我们把它置于了更加广阔的社会转型的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以及农村养老的这样的一个社会议题之下来进行讨论。社会转型的特点:第一个就是社会转型对整个社会都具有非常强大的影响力;第二个就是社会转型是一个动态漫长的连续统的过程;第三个就是社会转型过程当中的冲突与问题可能难以避免。当前中国农村养老的困境。首先是家庭养老困境。第一个就是家庭结构的核心化;第二个就是家庭经济利益的代际转移;第三个是代际分离;第四种就是家庭的这种养老文化减弱。社区层面的养老困境表现第一个就是乡土疏化,还有一点就是基层政府的服务缺位。

 如何开展心理干预?我们并不采用精神科所采用的药物的原理,也不采用心理学所采用的心理咨询的专业方法,我们很少去引入专业人士,真正就是面对面的一对一的去对老年人个体开展干预,而是用一种社会学的方式来开展社区层面的干预。我们参考了国外的一系列的研究,也引入了国外的一些研究经验,其中一个比较值得关注的就是守门人培训。守门人培训它的基本的理论,范式是社会整合理论,这是最早由涂尔干提出来的。在守门人培训的这样的一个项目当中,它的特点就是动员和培训,不单纯的去依靠专业人士,它更多的是激励公众参与,适用于农村等任何社区环境,适用于多种心理干预活动,它可以链接政府专家和公众,挖掘潜在的社区资源,他们成为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支持体系,这是守门人培训的一个基本的特征。

 我们设计了三条核心路径。第一个就是强调基层政府的引领和参与,提升基层干部对老人的支持;第二是培育友邻同伴互助,促进相邻对老人的支持;三是关注代际养老部分,修复家庭养老模式。守门人在我们的本土化的过程当中,主要是由乡镇干部、村干部、村医和热心群众为基础的非专业人士的普通人团队,那么他们成为了我们在整个的项目当中直接对接老年人的力量,也就是说我们作为研究者,仅仅是开展培训守门人的这样的一个过程,那么经过培训的守门人,他们直接去将我们的各类干预模式、干预路径落地,然后执行。

 守门人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参加健康相关的专题讲座,要建立与心理专家或者其他相关专家的联系途径,建立包括老人在内的广大群众的联系制度。具体工作中的目标是对于那些高危老人,我们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并且开展医疗转诊,使得他们可以获得绿色通道,及时获得治疗;对于普通老人我们希望他们能够过得更开心一些;而对于那些临界的养老人,我们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拉他们一把,避免他们跌落到精神健康的精神疾病的陷阱当中。

 从2011年开始一直到2018年,总共开展了6期相关的研究,从试点到示范县的建设以及多省铺开等,在全国10个省市的农村地区开展相应的干预的项目,直接受益的老人近3000人,间接受益的农村人口近2万人。



*景军,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薇薇,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本纪要根据2021818日景军和孙薇薇在复旦人类学适老科技暑期课上的讲座整理,整理者为复旦2020级研究生刘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