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21年暑期学校纪要|从需求出发的智慧养老与数码赋能

发布者:刘秋芳发布时间:2021-09-28浏览次数:158


*陈虹霖老师具有丰富发社会工作实务经验,本次讲座她从四个方面展开介绍了研究内容。首先她提出老年人正面临着数字鸿沟,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使用,在极大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引致了数字鸿沟现象。社会群体中一部分人群对信息社会融入程度较高,另一部分人群融入程度较低,其本质是不同社会群体在知识权力上的不平等。老年人由于其信息弱势的天然禀赋,很难靠自身完成对数字鸿沟的弥合,实现数字赋权。尤其是疫情的爆发,对于老年人的互联网操作技术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数字鸿沟现象引致数字权力失衡,老年人数字融合已成为社会服务重点。而社会工作干预是老年人数字融合的重要途径。

其次陈老师介绍到面对这些现象,许多地方政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回应,着重对上海近期发展进行分析。介绍到在2019年上海开始试点建设智慧养老,政策频出,在2020年上海公布首批12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破解智慧养老叫好不叫座之困。指出应落实上海市经信委和民政局联合发布的智慧养老四大类12个应用场景,ITH中国智慧康养产业价值榜组委会在四大类12个应用场景基础上补充,组成六大类14+x应用场景。并且养老行业内首次以养老机构、康复机构视角评选智慧康复、智慧养老场景解决方案,通过几十位养老机构和康复机构负责人角度,寻找中国切实解决老人需求的具有价值的智慧养老、康复场景解决方案。随后在20216月,上海发布了第二批8个应用场景。

第三部分陈老师从老年服务、创新、以及场景需求展开分享。她详细介绍了一些场景分类。

在发展智慧养老中的重要场景困境中,“认知症老人防走失”是重要场景困境之一,指出了存在以下几点困难:(1)手表耗电较快,子女忘记充电。产品关机功能发挥失效;2)容易被老人从手腕上面摘掉;3)手表、手环以及徽章的颜色设置过于醒目,标签化现象;4)手表、手环以及徽章的设置过于厚重,会产生拒绝佩戴的行为;“泰国高中生芯片袜子5)感应芯片轻薄微小,类似于名片贴,可以贴在老年人的衣角,避免了老人随意摘除的风险,当携带感应芯片的老人离开社区或者机构会引发报警,但无法安装定位系统,如感应芯片的终端设备反应迟钝,寻找仍是难题;6)智慧化产品的精准度仍需要不断完善,产品本身会存在误报以及不报的情况。(7)价格昂贵。此外还有对于认知症污名化现象,陈老师提到在产品的设计过程如何面对解决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希望通过大家的关注和建设解决这些问题。其次认知症居家训练是极其重要的,但是患者家属需要技术支持。

陈虹霖老师分享了第三个发展智慧养老中的重要场景困境----失能老人护理及救援。

尤其是一些辅具产品,首先辅具租赁受到市场化产品的制约,部分智能化产品落地以来,很快就会受到同质化产品的价格挤压。其次产品不具备适老化特征,以智能马桶为例。智能马桶在手柄上安装有一键报警装置,如果老年人在卫生间不幸发生意外,对于已经摔倒在地的老年人而言,如何去马桶边操作智能报警装置是一个问题。所以许多产品的适老化特征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此外紧急呼叫或者报警之后,报给谁、如何进门、误报的处理,也是存在的问题。并且护理产品费用不亲民。

在发展智慧养老中的重要场景困境中还存在着智能相伴以及老年人自我实现这一困境。

如现在的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运营,它需要伴随着硬件的适配。并且点播功能待完善,人际互动有待增强,老人处于信息的被动接收方。此外交流互动性不足、亲代交流功能亟待开发;落地缺乏人群细分,针对不同老年群体的定制服务有待开发,也是IPTV存在的问题。

陈老师还介绍了“花样百姓”这一服务平台,它是百姓网通过智能化的方式依托于公众号、小程序以及APP专为50+人群提供专业的线上线下学习、活动、赛事以及消费等多元化的为老服务,旨在于提升老年用户群体的退休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内设花样大学、花样领袖俱乐部、花样活动板块,老年美容整容行业,老年模特班。

第四,机构监管也是发展智慧养老中的重要场景困境之一,目前来看存在着安全隐患、价格昂贵、技术漏洞、伦理问题这几个方面。其中安全隐患,出于认知症老人安全的考虑,机构不得不在消防通道也设置梯控,但是这带来了消防安全的隐患;而人脸识别+体温测量+访客预约系统价格昂贵,机构资金不足,所以该技术的应用尚未实现,仍处于规划阶段;一些已经投入使用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机构反映,目前的人脸识别系统虽然在精度上已经可以达到99%的识别准确率,但是该系统目前缺少查重功能,存在重复识别出现在附近的老人的情况;部分老年人对于人脸识别较为抗拒,出于保护隐私的考虑,该技术即使已经成熟也较难在老年人群中推广。

机构照料是发展智慧养老中的重要场景之一。一些护理程序通过电子化平台实现,员工通过手环/二维码上传服务数据护理人员每两个小时就需要走到老人床前扫手环,手环设置的反应时间是30秒,30秒后才能扫成功,老人的情况即可上传到公司后台,便于监管。没有按时扫手环,罚款200/次。每2小时扫手环上传老人情况相当于工作人员定时打卡,这30秒的等待时间意在保证护理人员真正关注老人状况,避免护工为了完成任务而打卡。类似的方式也在徐汇区第二社会福利院被应用。但是存在管理系统研发成本高等等问题。

最后陈老师分享了远程医疗以及慢性病用药也是发展智慧养老中的重要场景。在研究中发现无论是医院方还是平台方都存在一些意见。“远程医疗现阶段仍是伪命题”,陈老师介绍到还存在以下这些问题,(1)技术障碍(2)难以精准诊断(3)医疗资源紧张,一方面增加了医院和医生的负担,另一方面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4)健康云知晓度低(5)数码隔离导致健康云实名认证困难,三种认证方式对于高龄老人来说都较为困难;6)自主检测工具简单,只能进行基础指标的测量和疾病风险的粗糙初筛,对于真正有医疗需求的老人缺乏实际应用价值。仍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慢性病用药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困境,如(1〕开药困难2)无法实现自动放药分药(3)服药依旧依靠人工监督:智能药盒提醒吃药功能的目的是为了监督老人按时吃药,但是老人到底是否吃药依旧需要护理人员监督看着老人把药吃下去后扫描二维码上传这一服务内容。自动的、智能化的监管尚未实现。

在第四部分,陈老师针对数码赋能这一主题展开。介绍了一家社会工作组织——“夕阳再晨”及其工作成果,发现其针对老年人所做的干预取得了一些成果。这对于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启示颇多。1.社工要做好推动者。社工在干预老年人信息技术普及的过程中,核心是发挥专业能力搭建平台、构建环境、协调资源,而不是陷入产品开发和技术普及本身,这样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将专业服务开展得高效高质。2.对老年人来说,信息技术普及活动的教学内容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信息技术普及的过程是否让老年人感受到对数字权力的掌控。因此,社工机构在信息技术普及中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点:1)激发老年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2)为老年人信息技术学习构建相对较少压力的环境;;(3)不强调教学效果,不强迫每个人学习速度都一样;(4)除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外,还应关注个人发展。

陈老师总结道:对于以夕阳再晨为代表的社工机构而言,所提供的信息技术普及服务仅是广义数字融入成功要素的能力建设部分。而数字融入需要多方参与主体共同努力,智慧场景落地需要多学科合作,社工是学科链条中重要一环。

她指出智慧养老的本质是利用先进的技术与服务的力量,协助长者及其环境与系统进行良性互动,满足需求,以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的过程。需要多种要素1)主体平等,包括长者、长者服务的系统、为长者服务的系统之间的平等共融,这需要文化和价值观的养成。(2)主体间、主体和环境之间是互动的关系,这需要良好技术的辅助(3)需求的满足不是单向的,大多数都是双向或者多向的,有服务长者的就业机会的提供,也有服务长者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的增长,技术发展使失能老人也有正向贡献社会的可能和机会。(4)群体的需求和服务偏好是动态变化的,需要文化、技术和制度达致适应性平衡,让不同时代的主体获得所认可的生活质量。(5)智慧并不一定是新技术,智慧也包括为人们所喜好的传统服务。

陈老师特地强调智慧养老中的知心字的重要性,认为在老年陪护工作中,在智慧养老的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要做到知心。基于此陈老师介绍了为老服务创新大赛历届冠军:远程陪护仪”“小雅音响”“老人的声音,对于最后这些看似普通的产品被评选冠军,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老年人看的是需求,这些产品做到了知心

在最后,陈虹霖老师分享了一个短片,主要关于老年人如何接触电子产品,如何“笨拙”地了解年轻人的世界。看完短片后,许多同学纷纷留言,觉得很受触动。

在会议的最后,老师和同学进行了交流。同学们踊跃提问。关于如何推广长三角发达城市的养老经验、养老机构护工面临的问题、科技能否改变病重老人提高老人的自尊感、以及针对农村养老、非药干预……陈老师一一作了回答。


        *陈虹霖,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导,社会工作学系副系主任。本纪要根据2021814日陈虹霖在复旦人类学适老科技暑期课上的讲座整理,整理者为复旦2021级研究生杨如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