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文 | 疾病和医生的角色:社会学的视角(帕森斯的功能主义解释)

发布者:刘秋芳发布时间:2022-03-08浏览次数:294



Parsons, Talcott. Illness and the Role of the Physician: 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 vol.2, 1951. pp.452-90.


图片

当人们谈论起疾病成因,总是习惯于在生物医学的知识中寻找答案,并运用相关的医学技术手段去控制这些致病因子。然而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许多社会学家不满足于病理知识和诊断技术层面的解读,进一步将疾病视作一种社会失范;病人被认为是社会化不足或社会化失败的一群人。本文作者为著名社会学家、功能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帕森斯(Parsons)。在这篇医学社会学的经典论文中,他试图表明这样一种观点:病人角色(sick role)的存在以及确认病人角色合法性的手段,对于维持社会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在文中,他通过对病人角色的细致剖析,试图理解病人是如何为了减少疾病带来的不良影响而采取的策略及其产生的行为模式。他针对以下的四个主要问题,对社会学视角中的疾病和医生角色展开讨论。


问题一:疾病是由何种社会性因素所导致,进而可以被归因为社会失范的结果?


社会学者十分强调个体与他人在社会互动的关系,因此当这种互动出现了问题,同时造成了个体与他人的紧张关系,此时疾病就可能发生。这种紧张的关系可能主要是由两个因素造成的:第一,个体所获的的社会支持,即他是否被社会群体所完全接纳,他是否是“被需要的”;第二,个体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群体所遵守的规范。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紧张的关系并不一定就会被定义为失范,或是冠以某种名称的疾病,但是受此紧张关系影响的个体会被认为更有可能出现失范行为或者容易患病。


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获得两个结论。第一,人格和社会关系是一体两面的,人格类型的划分很大程度上是以社会关系为依据的;第二,疾病作为一种社会失范的形式,不是个体偶然的表现,而是存在于群体中的一种类型表现。


问题二:为何将病人视为一种社会角色,而不仅是个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界定社会角色,必须将这一角色置于特定社会规范制约下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进行讨论,因此作者认为“病人角色”有四个主要特点:


第一,病人在履行某项社会义务时具有豁免权,比如医生会说:“你发热了,今天就在家好好休息,不用去学校(单位)了。”因此某些心理疾病患者想逃避学校或工作时,会以“身体不舒服”为借口。


第二,病人并不会为自己的疾病负责,一旦他感到身体不适,他就被认定为不具有自愈能力的,他不能仅靠自己的意志痊愈,他是“被治愈的”。


第三,病人的存在是不被合法化的,在社会中他是不受欢迎的,他必须尽快被治愈。换言之,没有人是愿意生病的,他只是迫不得已。


第四,病人是需要他人帮助的,特别是需要医生的帮助,因此与医生进行合作是确保疾病痊愈的必要条件。


帕森斯最后特别强调了儿童患者的角色,根据作者的描述当儿科医生称呼“我的病人”时,他所指的往往并不是患病的孩子,而是孩子的父母。第三方即父母的介入,使得患病儿童的情况更加特殊,孩子无法对自己负责,也不会与医生直接互动,而儿科医生所治愈的不仅是孩子,也包括他们的父母。

图片


问题三:医生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同样的,医生在医疗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有四个特点:


第一,医生被认为应当尽一切所能去帮助患者,“为了病人的幸福健康”是他们崇高的职责,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医生的职业道德使他们需要注意与“商业主义“保持距离,时刻警惕那种将谋取商业利益的行为合法化的观念。


第二,在医生面前,病人获准可以表达出自己被抑制的愿望和幻想,医生能够给予病人一定程度的自我表达的自由。


第三,当病人表达出自己失范的愿望和想法时,成功的治疗要求医生避免自己的“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即对病人表现出过分的关切或者厌恶的情绪。


第四,医生因受到严格职业科训练而享有威望,因其具有医学专业技能而被赋予权威,因此他对病人的治疗过程全权负责。


帕森斯认为,医生角色,独立于心理疗法之外,并不重视患者的情绪和心理活动在治疗过程中的影响,它早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出现之前就已经制度化了,是培养职业医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问题四:医生与病人的角色关系,映射出了何种广泛存在于社会系统中的稳定的社会关系?


帕森斯认为,疾病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如果只对医生与病人的角色关系进行分析,那不过是管中窥豹,医患关系实际上编织在了社会意义之网中,它不过是一种普遍现象的特殊化形态。我们可以在许多现象中寻找到相似性:未成年的孩子需要两个对其社会化过程负责的法定监护人,正如精神病患者也同样需要控制其治疗过程的心理医生。冰山之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社会对个体施加的一种隐秘的力量,医生不仅是一个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职业身份,他也是维系着社会稳定和平衡的权力化身。

我们可以将帕森斯对于病人角色的功能主义解读总结为以下几点。疾病是一种失范形式。疾病发生的原因是客观的,不在病人本身。病人在患病期间应享有一定的权利和优先权(包括无需履行某些社会义务和责任)。为了恢复健康,病人应该采取理想的步骤,主动寻求专业技术支持。毫无疑问,帕森斯在上世纪50年代对于病人角色的这一社会学权威定义为当时美国正在发生的“社会医疗化”,规范医患关系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学理依据。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越来越多的医学社会学者和人类学者对帕森斯的功能主义视角提出了质疑。有的学者认为“病人角色”理论更加适用于对于流感患者而不是周期性疾病或癌症病人的求医行为模式的研究。有的学者指出:罹患精神障碍、麻风病和性病的病人即便积极配合治疗,也难逃被污名化或病耻感困扰的命运。尽管如此,帕森斯在特定语境下对病人角色、医患关系以及疾患的社会控制的开创性研究,在今天看了依然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复旦人类学 张宇芯 推介

   潘天舒、汪醒格 编辑